马山杂咏三十韵(其一)

来牛去马任西东,云月溪山各异同。

莲社久虚清论地,槐花多笑白头翁。

前窗破梦三更雨,隔案翻书六月风。

群动自喧吾自寂,时人休道是顽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首联“来牛去马任西东,云月溪山各异同”以“牛”和“马”的自由来去,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而“云月溪山”则代表了自然界的永恒与美丽,两者看似对立,实则和谐共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生命流转的深刻理解。

颔联“莲社久虚清论地,槐花多笑白头翁”中,“莲社”借指文人雅集之地,“清论”则指高雅的言论或思想交流。此句暗示了文人聚会的稀少与时光的流逝,而“槐花多笑白头翁”则以槐花的盛开与老者的白发形成对比,暗含岁月无情、青春易逝之意,同时也寓含了对年华老去的感慨。

颈联“前窗破梦三更雨,隔案翻书六月风”描绘了一幅夜晚读书的情景。窗外的雨声打破了梦境,室内翻书的声音与外界的风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独的氛围。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夜读的专注与内心的平静,也暗示了在忙碌与喧嚣之外,寻求心灵慰藉的重要性。

尾联“群动自喧吾自寂,时人休道是顽空”则是对整首诗主题的总结。诗人通过对比“群动”(外界的喧嚣与活动)与“吾自寂”(内心的宁静与独立),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超脱与对内心世界的珍视。最后一句“时人休道是顽空”则表明诗人并不认为自己的态度是消极或无所作为,而是强调了在纷扰世界中保持自我、追求精神独立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人生哲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二)

青门何处觅侯封,占得荒山老此农。

云气有时遮矮屋,风涛无故响高松。

肩泉自拟寻源入,腰石还思索米舂。

人世欲閒閒不得,鸡声啼破五更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三)

高泉过雨自淙淙,独坐无心外境降。

断送浮云归八极,止留孤月印千江。

野狐队里燃华表,顽石中閒建法幢。

惭愧有情偏识我,十年前已掩蓬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四)

升沉何用更图惟,道在能贫数合奇。

冻澈冰河宁有底,花开枯木不相知。

门因避地重重闭,屋仅容身度度移。

本是钓鱼船上客,往来不惮八风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五)

閒从物外识真机,会得希夷更入微。

鹏鴳总教乘化往,鹪鹩宁羡控天飞。

过桥车马黄金勒,隔竹人家白板扉。

久住东林僧渐老,旧游何日许同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