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马卧仙

山僧出世还在世,从来不作安居计。

孤云野鹤自相于,三迁四徙无拘系。

去年结社铁城东,闭门不觉成老翁。

名山笑我不归去,缄书万里来秋风。

秋风吹冷那伽定,目送飞鸿发高兴。

竿木随身别旧林,林间好友劳相赠。

但言方外本无家,不用乘秋上海槎。

藕泉泉煮莲峰茗,留君差胜赵州茶。

殷勤多谢深存注,人非麋鹿难长聚。

断蓬宛转逐浮云,落花荏苒随飞絮。

我去参方君宦游,前途各各不相谋。

选官选佛从所好,输君一着看封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僧的生活态度与心境,充满了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哲学意味。

首句“山僧出世还在世”,开篇即点出山僧虽已出世,却并未完全脱离尘世,展现出一种既超然又入世的生活状态。接着“从来不作安居计”表明山僧不拘泥于固定的生活模式,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孤云野鹤自相于,三迁四徙无拘系”以孤云和野鹤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山僧如同云鹤般自由飘逸的生活状态。

“去年结社铁城东,闭门不觉成老翁”描述了山僧过去一年的生活,他与朋友相聚,却不知不觉中年华流逝,成为老者。然而,“名山笑我不归去,缄书万里来秋风”则透露出山僧对名山大川的向往,即使收到远方的信件,也未能阻止他对自然的渴望。

“秋风吹冷那伽定,目送飞鸿发高兴”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山僧在秋风中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喜悦,目光随着飞过的鸿雁而动,内心充满自由与宁静。接下来“竿木随身别旧林,林间好友劳相赠”表达了山僧离开熟悉的环境,带着友人的礼物踏上新的旅程。

“但言方外本无家,不用乘秋上海槎”强调了山僧对于“家”的看法,认为真正的家在心灵的彼岸,无需物质上的束缚。最后“藕泉泉煮莲峰茗,留君差胜赵州茶”以煮茶为喻,邀请友人留下共饮,表达出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僧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友情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哲理与诗意。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上中宿峡

鸡鸣点火爝枯竹,粝饭藜羹煮初熟。

稿师一饱催上船,船头见水不见天。

山高日出天未晓,水底观天见天小。

唤起同舟看远云,白衣苍狗何缤纷。

云开仰见山腰寺,古殿飞来居福地。

钟声鼓声通渺冥,聋者自聋听自听。

大呼唤转操舟汉,而辈登舟我登岸。

来程无几去程赊,中途见寺如见家。

我闻定心亭在最高处,登峰到顶休疑惧。

莫待归舟下峡时,顺水顺风留不住。

形式: 古风

初入丹霞与九译禅友夜话

耳边闻有丹霞山,如闻说食不得餐。

十年梦想如一日,无昼无夜无忙閒。

违时失候乃一出,力羸筋怯惭衰顽。

丹梯似天不可及,十步一息穷跻攀。

攀藤直上最高处,俯视万山如米聚。

山僧怪我来何迟,相逢道新不道故。

初来但觉此山高,岂知更有高高步。

请师暂洗脚板泥,上床默坐消尘虑。

明朝日出天宇清,突出孤峰待师住。

形式: 古风

登海螺岩谒澹归禅师塔

孤峰巨石如巨屋,雨脚云头互翻覆。

海螺脱壳还太虚,五丁凿破混沌腹。

何人窣堵居中间,澹公白骨归空山。

天荒地老陵谷变,一道灵光长自閒。

忆昔崧台侍欢宴,耳边闻有金台谏。

手持白简批龙鳞,相公击出文华殿。

殿前贵人侧目看,大臣小臣心胆寒。

直道难容柳下惠,赤心剖出生比干。

一朝弓剑随龙去,天子蒙尘臣谪戍。

舍身许作寺家奴,孔孟伊周留不住。

雷峰老人双眼明,杀人活人不转睛。

浩气销磨客气死,长老峰头笑一声。

笑声落在黄金地,山魈木客争回避。

十方龙象一齐来,百万人天纷布施。

山前山后天雨花,苍松翠柏浑一家。

老人入山鼓掌笑,此地不愧名丹霞。

顽石点头不解语,澹公领话频频举。

感激雄州陆大夫,两人合作一枝柱。

宾中有主主中宾,卸担何曾见一人。

平湖路上翻跟斗,螺峰归去密藏身。

藏身何处无踪迹,寻师记得三生石。

绝顶浮图舍利辉,帝珠交映千山色。

澹公澹公将无同,相随去也空合空。

石龛紧闭未岑寂,隔江更有天然翁。

形式: 古风

送九译禅友还里葬母兼订重来之约

年过三十不闻道,少壮蹉跎忽复老。

善哉之子正当时,出世不迟还不早。

生来十八解破家,自笑平生白鼻騧。

儒门澹薄收不起,章逢换取僧袈裟。

昨日潘生今九译,梵语华言明历历。

翻成一藏碗脱丘,此土西天浑不识。

东林老僧老古锥,被他唤作阿阇黎。

相逢有口但挂壁,喃喃作白称毗尼。

毗尼不入丹霞耳,未能免俗聊尔尔。

等閒拈出衣中珠,贫儿暴富还乡里。

还乡生计当何如,杯棬有恨徒区区。

荆棘丛中问封树,烟霞堆里待安居。

安居乃在夏三月,春寒过眼成炎热。

中閒冷煖谁得知,待子重来为子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