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丹霞与九译禅友夜话

耳边闻有丹霞山,如闻说食不得餐。

十年梦想如一日,无昼无夜无忙閒。

违时失候乃一出,力羸筋怯惭衰顽。

丹梯似天不可及,十步一息穷跻攀。

攀藤直上最高处,俯视万山如米聚。

山僧怪我来何迟,相逢道新不道故。

初来但觉此山高,岂知更有高高步。

请师暂洗脚板泥,上床默坐消尘虑。

明朝日出天宇清,突出孤峰待师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次踏入丹霞山的震撼体验和与禅友深夜对话的情景。开篇以“耳边闻有丹霞山”引入,仿佛在耳边轻声诉说着丹霞山的神秘与美丽,引人遐想。接着,“如闻说食不得餐”,形象地表达了对丹霞山美景的向往之情,如同美食在前却难以下咽,令人渴望一探究竟。

“十年梦想如一日,无昼无夜无忙閒”,诗人将对丹霞山的憧憬浓缩为十年的时光,仿佛每一刻都充满了期待与渴望,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忙碌还是闲暇,心中只有对丹霞山的向往。

“违时失候乃一出,力羸筋怯惭衰顽”,描述了诗人终于有机会踏上旅途,尽管身体疲惫,内心却充满自豪与决心,即使年岁已高,也愿意挑战自我,攀登丹霞山。

“丹梯似天不可及,十步一息穷跻攀”,生动描绘了登山的艰难与壮丽,每一步都像是向着天空迈进,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毅力。

“攀藤直上最高处,俯视万山如米聚”,到达山顶后,诗人从高处俯瞰,群山仿佛变成了细小的米粒,展现出大自然的广阔与壮美。

“山僧怪我来何迟,相逢道新不道故”,与山中僧侣相遇,对方对诗人的到来感到惊讶,但并未表现出过分的热情或冷漠,只是简单地问候,体现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淡泊。

“初来但觉此山高,岂知更有高高步”,诗人最初只觉得丹霞山高大,后来发现还有更高的境界等待探索,暗示了修行之路的无尽与深邃。

“请师暂洗脚板泥,上床默坐消尘虑”,邀请禅友暂时放下尘世的烦恼,共同在静谧的夜晚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明朝日出天宇清,突出孤峰待师住”,期待着第二天清晨,当太阳升起,天宇一片清明,孤峰之上,等待着与禅友共度一段宁静而深刻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修行之路的感悟以及与禅友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既富有诗意又富含哲理,是一首充满意境与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海螺岩谒澹归禅师塔

孤峰巨石如巨屋,雨脚云头互翻覆。

海螺脱壳还太虚,五丁凿破混沌腹。

何人窣堵居中间,澹公白骨归空山。

天荒地老陵谷变,一道灵光长自閒。

忆昔崧台侍欢宴,耳边闻有金台谏。

手持白简批龙鳞,相公击出文华殿。

殿前贵人侧目看,大臣小臣心胆寒。

直道难容柳下惠,赤心剖出生比干。

一朝弓剑随龙去,天子蒙尘臣谪戍。

舍身许作寺家奴,孔孟伊周留不住。

雷峰老人双眼明,杀人活人不转睛。

浩气销磨客气死,长老峰头笑一声。

笑声落在黄金地,山魈木客争回避。

十方龙象一齐来,百万人天纷布施。

山前山后天雨花,苍松翠柏浑一家。

老人入山鼓掌笑,此地不愧名丹霞。

顽石点头不解语,澹公领话频频举。

感激雄州陆大夫,两人合作一枝柱。

宾中有主主中宾,卸担何曾见一人。

平湖路上翻跟斗,螺峰归去密藏身。

藏身何处无踪迹,寻师记得三生石。

绝顶浮图舍利辉,帝珠交映千山色。

澹公澹公将无同,相随去也空合空。

石龛紧闭未岑寂,隔江更有天然翁。

形式: 古风

送九译禅友还里葬母兼订重来之约

年过三十不闻道,少壮蹉跎忽复老。

善哉之子正当时,出世不迟还不早。

生来十八解破家,自笑平生白鼻騧。

儒门澹薄收不起,章逢换取僧袈裟。

昨日潘生今九译,梵语华言明历历。

翻成一藏碗脱丘,此土西天浑不识。

东林老僧老古锥,被他唤作阿阇黎。

相逢有口但挂壁,喃喃作白称毗尼。

毗尼不入丹霞耳,未能免俗聊尔尔。

等閒拈出衣中珠,贫儿暴富还乡里。

还乡生计当何如,杯棬有恨徒区区。

荆棘丛中问封树,烟霞堆里待安居。

安居乃在夏三月,春寒过眼成炎热。

中閒冷煖谁得知,待子重来为子说。

形式: 古风

戏赠埽雪童子

主人运笔如运帚,纵横阖辟应心手。

痴奴运帚如运斤,旋风落地飏轻尘。

人生贵贱各有务,莫笑痴奴无用处。

昨夜三更风打门,雪花欺我衣裳单。

袖中两手冻欲裂,朝来作字成丑拙。

抛书拥彗下阶除,十步一跌中踟蹰。

痴奴知我主人老,相劝雪深休草草。

先生有事当服劳,长者抓枝须我曹。

受我手中敝苕帚,两脚未行先学走。

一埽再埽大地平,三番四覆天宇清。

自誇我亦有能事,何必主人擅文字。

毫端珠玉不禁寒,纸上风云冻欲乾。

小人苕帚有机用,左之右之随定动。

不似管城老秃翁,花发梦中还说梦。

形式: 古风

宿绿萝庵赠半僧万欲曙

十步置一山,五步置一石。

先到作居亭,后来是宾客。

大家落得占便宜,何暇求田还问宅。

绿萝主人眼孔高,俯视一切如鸿毛。

黄金散尽买山水,赤脚踏破深蓬蒿。

太初一片閒田地,十戴经营成底事。

名花多自洛阳来,奇树却从玄圃至。

半僧一半不出家,懒种菩提勤种瓜。

瓜时邀我入山去,石龛一榻明秋霞。

孤峰独宿鸡犬静,松灯萝月交相映。

半句无生万念空,一声长啸千山应。

绿萝主人知我心,入山唯恐山不深。

二閒茅屋如相借,一片閒云何处寻。

无孔笛,无弦琴。为君歌一曲,大地谁知音。

明朝策杖下山去,回首绿萝云树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