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六首(其六)

好乐世所共,欲禁安能舍。

孰能开其淫,要在习以雅。

驱人必如己,墨子见何寡。

惜哉后世音,至美不如野。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翻译

人们都喜好快乐,要禁止怎能做到。
谁能消除过度享乐,关键在于培养高雅习惯。
对待他人如同待己,墨子的教诲为何如此稀少。
可叹后世的风气,再美的东西也比不上自然质朴。

注释

好乐:喜好快乐。
禁:禁止。
舍:放弃。
淫:过度享乐。
习:习惯。
雅:高雅。
驱人:对待他人。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
寡:少。
后世:后世风气。
音:风气。
野:自然质朴。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和对后世文化风气的担忧。

“好乐世所共,欲禁安能舍。”表达了作者认为美好的东西应当与世人共同享有,不应禁止或放弃。这里的“好乐”指的是高尚的情操和理想的生活状态,而非世俗意义上的快乐。

“孰能开其淫,要在习以雅。”意为很少有人能够将过度之事转变为适度,关键在于通过文学修养来提升品味。这里强调了教育和文化熏陶的重要性。

“驱人必如己,墨子见何寡。”此句借用墨子的观点指出,如果要推动人们向善,必须先以身作则,如同墨子所主张的兼爱非攻。作者感叹这种高尚行为在现实中却非常稀少。

“惜哉后世音,至美不如野。”表达了作者对于后世可能失去真正之美的忧虑。这里的“后世音”指的是后代的文化艺术,而“至美”则是最高境界的美好;“野”字含有质朴、自然之意,暗示着作者认为最真挚的美在于未被人为雕琢的自然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现了王安石对于社会风尚和文化教育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未来文化走向的担忧。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寓言六首(其五)

明者好自蔽,况乃知我匹。

每行悔其然,所见定万一。

不求攻尔短,欲议世之失。

耘而舍其田,辛苦亦何实。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寓言六首(其四)

始就诗赋科,雕镌久才成。

一朝复弃之,刀笔事刑名。

中材蔽末学,斯道苦难明。

忽贵不自期,何施就升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寓言六首(其三)

瞢瞢俗所共,察察与世违。

违世有百善,一疵恶皆归。

就求无所得,犹以好名讥。

彼哉负且乘,能使正日微。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寓言六首(其二)

小夫谨利害,不讲义与仁。

读书疑夷齐,古岂有此人。

其才一莛芒,所欲势万钧。

求多卒自困,馀祸及生民。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