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临津纪明府孤雁

三秋违北地,万里向南翔。

河洲花稍白,关塞叶初黄。

避缴风霜劲,怀书道路长。

水流疑箭动,月照似弓伤。

横天无有阵,度海不成行。

会刷能鸣羽,还赴上林乡。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离别北方已过三秋,远行万里向南飞翔。
河边的花朵略显白色,边关的树叶开始转黄。
躲避严寒风霜猛烈,心中满载着书信,路途漫长。
水流如箭般疾驰,月光照耀似弓弦受伤。
横空飞翔没有阵型,穿越海洋无法成行。
期待能刷净羽毛,重返上林的故乡。

注释

三秋:指三个秋天,象征长时间。
北地:指北方的地方。
南翔:向南方飞翔。
河洲:河流中的陆地。
关塞:古代边境的要塞。
避缴:躲避箭矢,这里引申为躲避严酷环境。
怀书:怀中带着书信,象征思念之情。
横天:形容鸟儿在天空中无规则地飞翔。
无有阵:没有固定的队形或规律。
度海:过海,长途跋涉。
能鸣羽:能发出鸣叫声的羽毛,指鸟儿。
上林乡:古代皇家园林,此处代指故乡或理想之地。

鉴赏

诗人以深情怀念远方的亲友,描绘了秋天北地的萧瑟与南方的遥远。河岸上的花朵开始变白,而关隘间的叶子初现黄色,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出季节更替的意象。

诗中“避缴风霜劲,怀书道路长”表达了诗人在严寒中避开锋利的北风,内心却充满对远方亲友的情思。书信成了唯一可以跨越距离的心灵纽带,但即便如此,也显得道路无比漫长。

“水流疑箭动,月照似弓伤”则是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忧虑和悲哀。水流如箭一般射向远方,而明亮的月光下,甚至连空中的弓影也显得伤感。

“横天无有阵,度海不成行”更深化了诗人无法前往南方与亲友相会的无奈。尽管心中有着横穿天际的壮志,但现实却是无法渡过那片广阔的大海。

最后,“会刷能鸣羽,还赴上林乡”则透露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精神的情怀。诗人通过比喻一只能够在空中鸣叫的鸟儿,再次表达了对归乡、回自然界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精巧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将远行者对故土的思念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展现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收录诗词(105)

卢照邻(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唐诗人。自号幽忧子,汉族,其生卒年史无明载,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 字:升之
  • 号:为“初唐四杰”
  • 籍贯: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

相关古诗词

同崔录事哭郑员外

文学秋天远,郎官星位尊。

伊人表时彦,飞誉满司存。

楚席光文雅,瑶山侍讨论。

凤词凌汉阁,龟辩罩周园。

已陪东岳驾,将逝北溟鲲。

如何万化尽,空叹九飞魂。

白马西京驿,青松北海门。

夜台无晓箭,朝奠有虚尊。

一代儒风没,千年陇雾昏。

梁山送夫子,湘水吊王孙。

仆本多悲泪,沾裳不待猿。

闻君绝弦曲,吞恨更无言。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

圣图夷九折,神化掩三分。

缄愁赴蜀道,题拙奉虞薰。

隐辚度深谷,遥袅上高云。

碧流递萦注,青山互纠纷。

涧松咽风绪,岩花濯露文。

思北常依驭,图南每丧群。

无由召宣室,何以答吾君。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

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

相看万馀里,共倚一征蓬。

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

裴回闻夜鹤,怅望待秋鸿。

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

唯馀剑锋在,耿耿气成虹。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过东山谷口

不知名利险,辛苦滞皇州。

始觉飞尘倦,归来事绿畴。

桃源迷处所,桂树可淹留。

迹异人间俗,禽同海上鸥。

古苔依井被,新乳傍崖流。

野老堪成鹤,山神或化鸠。

泉鸣碧涧底,花落紫岩幽。

日暮餐龟壳,天寒御鹿裘。

不辨秦将汉,宁知春与秋。

多谢青溪客,去去赤松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