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七夕怀女

红烛光分,绿窗梦醒,银河宛转微明。

立到桐阴,深宵玩赖无声。

花开乱萤如豆,听莲街、衙鼓轻轻。

最可叹,竟紫鸾杳信,青鸟难凭。

冷落空庭飞絮,看双星黯澹,眉月微横。

云掩仙山,何其缥缈难登。

长梯若能渡我,仗心香、默默通诚。

惟惧这,溽暑蒸人,难耐断更。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鉴赏

这首《声声慢·七夕怀女》由清代诗人许禧身所作,描绘了七夕佳节思念之情,以七夕的浪漫与哀愁为背景,细腻地表达了对远方女儿的深切怀念。

开篇“红烛光分,绿窗梦醒”,红烛的光芒与绿窗的梦境形成对比,暗示着主人公在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徘徊,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接着“银河宛转微明”一句,将读者带入了七夕的夜空,银河的蜿蜒和微弱的光芒象征着爱情的遥远与美好。

“立到桐阴,深宵玩赖无声”描绘了主人公独自站立于桐树下的夜晚,周围寂静无声,只有内心的情感在涌动。接下来“花开乱萤如豆,听莲街、衙鼓轻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花朵、萤火虫、莲街和衙鼓的声音,都成为了情感表达的一部分。

“最可叹,竟紫鸾杳信,青鸟难凭”直接点出了思念的痛苦,紫鸾和青鸟作为传递消息的使者,在这里却无法传达思念之情,进一步加深了主人公的孤独感。随后“冷落空庭飞絮,看双星黯澹,眉月微横”通过冷落的庭院、飞舞的柳絮、黯淡的双星和微横的眉月,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凄凉与哀愁。

“云掩仙山,何其缥缈难登”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难以触及的无奈,仙山被云雾遮掩,象征着距离的遥远和不可逾越。最后“长梯若能渡我,仗心香、默默通诚”表达了主人公希望有一条桥梁或阶梯能够跨越距离,通过心灵的香气传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忠诚。

“惟惧这,溽暑蒸人,难耐断更”则是对现实困境的担忧,炎热的夏季让人难以忍受,而时间的流逝也让人感到无助和焦虑。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深刻地表达了七夕之夜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哀愁,以及面对距离和时间的无力感。

收录诗词(102)

许禧身(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又和筱石韵

两载伤怀,都挂在、一钩眉月。

独立尽、莲街残漏,声声未歇。

遥见银河光闪处,仙云宛转香风烈。

念瑶台、杳杳总无音,肝肠裂。宵寂静,情难决。

星黯澹,行将别。奈离旌催动,泪珠凝血。

琼岛人遥花泣露,兰闺絮冷庭飞雪。

叹余心、颠倒梦难成,殊凄绝。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天香.又

灵鹊填桥,蛛丝结网,彩笔绣丝乞巧。

玉案香浓,翠屏夜静,回忆前情已杳。

左芬陡失,只剩得、悲多欢少。

空惹一腔幽恨,何人可称同调。

凄凉暮境,有若个承颜,愁肠难了。

冷落庭闱,怎奈梦魂颠倒。

自念病躯孱弱,似饮露、愁蝉附萤草。

每执尖毫,中心悲搅。

形式: 词牌: 天香

高阳台.又

玉案花芬,金炉香袅,桐阴竹径纵横。

罗样仙云,纤纤微月光生。

此心已是沾泥絮,奈抛开、欲罢难平。太零丁。

露电光阴,转眼浮萍。

谢庭冷落归何处,念膝前婉顺,每出真诚。

天杳瑶台,倩谁传语衷情。

残更远听声声碎,入纱帏、梦也无成。最堪惊。

泪结衷肠,双鬓星星。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清平乐.梦女持卷问字,以此绘合家欢记之,即题此图

曲栏杆畔。玉立浑忘倦。风采依然窥笑面。

凉透梧桐庭院。视他孺慕依依。承欢膝下牵衣。

蕉叶半窗月影,落花满地声稀。

形式: 词牌: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