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廿咏(其四)贰师泉咏

贤哉李广利,为将讨匈奴。

路指三危迥,山连万里枯。

抽刀刺石壁,发矢落金乌。

志感飞泉涌,能令士马苏。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翻译

李广利真是英勇,作为将领讨伐匈奴。
行军路线指向遥远的三危山,群山连绵,万里草木枯黄。
拔刀刺入石壁,箭矢射落天上的金乌(太阳)。
他的壮志感动了飞泉喷涌,能让士兵和战马都得到复苏。

注释

贤哉:赞美之词,意为‘多么贤能啊’。
李广利:西汉时期将领,此处代指英勇的将军。
为将:担任将领。
讨:征讨,攻打。
路指:行军路线指向。
三危:三危山,地名,这里泛指远方险峻的山脉。
迥:遥远。
山连:山峦相连。
万里枯:形容路途遥远且环境恶劣,草木不生。
抽刀:拔出刀剑。
刺石壁:形容勇猛,力度之大以至于能刺入石中。
发矢:射箭。
落金乌:金乌指太阳,此句形容箭术高超,有射落太阳之意。
志感:壮志感动。
飞泉涌:形容泉水因受情感动而喷涌而出,比喻壮志激发的力量。
能令:能够使得。
士马苏:士兵和战马都得到恢复和振奋,'苏'意为复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李广将军讨伐匈奴的英勇气概,展现了他征战沙场、克敌制胜的非凡才能。开篇“贤哉李广利”表明对李广将军德才兼备的赞誉,而“为将讨匈奴”则直接点出了诗歌的主角与主题。

接下来的两句“路指三危迥,山连万里枯”,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的险恶之地和辽阔无垠的自然景观。这里,“三危迥”暗示了道路的曲折崎岖,而“万里枯”则展现了一片荒凉。

诗人通过“抽刀刺石壁,发矢落金乌”的描写,更是将李广将军的英勇与武艺推向了高潮。这里,“抽刀刺石壁”展示了他力大无穷,“发矢落金乌”则形象地表现出他的箭法精湛。

最后两句“志感飞泉涌,能令士马苏”,表达了李广将军不仅在战场上威风凛凛,更有感召天人的情怀和对部下的关爱。这里,“志感飞泉涌”形象地描绘出他的豪情壮志,而“能令士马苏”则展示了他作为一位将领的仁心与领导力。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动作及心理的生动刻画,塑造了一个勇猛而又有情的李广形象,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和民族英雄的深切赞美。

收录诗词(23)

敦煌人作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敦煌廿咏(其十六)贺拔堂咏

英雄传贺拔,割据王敦煌。

五郡徵般匠,千金造寝堂。

绮檐安兽瓦,粉壁架鸿梁。

峻宇称无德,何曾有不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敦煌廿咏(其三)莫高窟咏

雪岭干青汉,云楼架碧空。

重开千佛刹,旁出四天宫。

瑞鸟含珠影,灵花吐蕙丛。

洗心游胜境,从此去尘蒙。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敦煌廿咏(其十七)望京门咏

郭门望京处,楼上启重闉。

水北通西域,桥东路入秦。

黄沙吐双径,白草生三春。

不见中华使,翩翩起虏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敦煌廿咏(其十九)凿壁井咏

尝闻凿壁井,兹水最为灵。

色带三春渌,芳传一味清。

玄言称上善,图录著高名。

德重胜铢两,诸流量且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