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北八景(其三)关渡分潮

重重关渡锁溪云,潮往潮来到此分。

练影东西拖燕尾,涛声日夕动犀军。

舟人放棹中流急,估客鸣钲隔岸闻。

我欲测蠡参水性,由来泾渭不同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关渡分潮这一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动态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潮水在关渡处的交汇与分隔,以及由此产生的视觉与听觉上的震撼效果。

首句“重重关渡锁溪云”,以“重重”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深邃、幽静的氛围,仿佛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被云雾缭绕的神秘世界。接着,“潮往潮来到此分”则直接点明了主题——潮水在这里交汇与分离,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

接下来的两句“练影东西拖燕尾,涛声日夕动犀军”,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练影”指的是潮水在阳光下形成的白色波纹,如同白色的绸带一般;“拖燕尾”则是形容这些波纹在水面延伸时的形态,仿佛燕子的尾巴。而“涛声日夕动犀军”则通过声音的描写,赋予了潮水以生命力,仿佛日夜不息的涛声在激励着某种力量(犀军)的行动。

“舟人放棹中流急,估客鸣钲隔岸闻”这两句则转向了对人的活动的描绘。舟人在湍急的水流中奋力划桨,而岸边的商人则通过敲击锣鼓来传递信息或吸引注意,这些细节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生活气息。

最后,“我欲测蠡参水性,由来泾渭不同群”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思考与感悟。诗人想要通过观察潮水的特性来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中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关渡分潮这一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哲理性的感悟。

收录诗词(8)

林逢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淡北八景(其四)剑潭夜光

一入寒潭几度秋,不劳遗笑刻舟求。

千年神物生风雨,百丈文光射斗牛。

虎气自腾沧海上,鹈膏重淬碧云流。

当年挂树人何在,印月重寻古渡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淡北八景(其五)峰峙滩音

清音遥度碧滩头,古调泠泠片石流。

椰竹悄弹孤月晓,管弦暮咽两峰秋。

有灵湘水仙妃曲,无恙鱼山客子愁。

此地不堪闻梵贝,离怀容易满归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淡北八景(其六)芦洲泛月

一棹空明趁晚潮,木兰舟在镜中摇。

数声渔笛沧浪晚,十里芦花渚国遥。

片席盟鸥如此水,断篷过雁可怜宵。

分明七二湾头月,今夕相随上画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淡北八景(其七)淡江吼涛

军声十万夜滔滔,蟒甲乘流压怒涛。

百戏鱼龙真漫衍,千家阛阓一周遭。

射潮可有钱王弩,捲地何来太白旄。

为问荷兰身手好,当时曾控戴山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