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曾公路吕少冯饮曾公卷舟中

百年久付一毫端,异县追随得自宽。

声入浦云歌扇丽,影浮江月酒樽寒。

黄花窈窕且经眼,白发萧条初映冠。

共倚樯竿伫归雁,西风袅袅露漙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历经百年只为片刻珍藏,异乡相随也感宽慰无疆。
歌声飘入水天之间,犹如扇面轻舞,月光下酒杯倒映,泛着寒意。
黄花娇艳映入眼帘,初见白发已显萧瑟,恰好映衬帽冠。
共倚船桅,期盼归雁,西风微拂,露水渐浓。

注释

百年:形容时间长久。
久付:长久地付出。
异县:不同的地方。
追随:跟随。
自宽:自我宽慰。
声入浦云:歌声飘向水边云际。
歌扇丽:歌声如扇面般美丽。
影浮江月:月光下的影子在水面摇曳。
酒樽寒:酒杯在寒意中显得清冷。
黄花:菊花。
窈窕:娇媚的样子。
白发:白发苍苍。
萧条:稀疏、零落。
映冠:映衬帽子。
樯竿:船桅。
伫:站立等待。
归雁:南飞的大雁。
西风:秋风。
袅袅:微弱摇曳。
露漙漙:露水浓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船上的宴会,诗人与朋友们共同享受着自然之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开篇“百年久付一毫端”表达了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哲理,而“异县追随得自宽”则显示出诗人对于远离家乡、在外漂泊的无奈与释然。

中间两句“声入浦云歌扇丽,影浮江月酒樽寒”生动地描绘了宴会的情景。朋友们的声音融入了云端,就像是在用美丽的扇子进行着舞蹈;他们的身影倒映在江面之上,恍如隔世,而手中的酒樽则透露出一丝凉意,给热闹的宴会增添了一抹宁静。

“黄花窈窕且经眼”可能是在描述秋天的景象,其中“黄花”指的是菊花,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岁月的流逝。而“白发萧条初映冠”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

最后两句“共倚樯竿伫归雁,西风袅袅露漙漙”描绘了一种淡定与超脱。诗人与朋友们一起靠在船舷上,看着大雁归飞,这是一幅秋天的画面。同时,西风轻拂,带来了细雨,给宴会增添了一份凉爽和清新。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功底,更透露出他对人生、自然与友情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收录诗词(351)

吴则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 籍贯:今湖北阳新)

相关古诗词

小雨倦出怀介然

北风吹雨鸣船篷,高岸泥滑愁老翁。

少陵病骨端欲折,扶杖无因寻赞公。

赞公从来懒剃头,破衲未禦寒飕飕。

东窗朝日会晴好,共看雪雾翻茶瓯。

形式: 古风

已至都梁简介然时介然欲至城北而食言

击舟落尾端复佳,独恐幽人费招唤。

老鼻行参宴坐香,晨炊饱吃连床饭。

巾边白发已星星,霜底黄华犹粲粲。

从来一事大因缘,塔里僧伽为侬办。

形式: 古风

已老

北湖居士端已老,后日悬知有老坏。

此生何处办庵粮,忽然老坏可复奈。

不如罢读瞿昙书,二时粥饭学予糊。

都无筋力堪井臼,睡起饱听鸧鹒呼。

形式: 古风

不伐寄长短句因答之

安得不教青鬓老,飞雁年年太行道。

低吟一曲叹疆场,独遣老子惊绝倒。

句法吾人莫细论,天教阿杰解玄文。

衡门饱饭脱两屦,此事玄文初不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