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寓居寄储太祝

自为洛阳客,夫子吾知音。

尽义能下士,时人无此心。

奈何离居夜,巢鸟悲空林。

愁坐至月上,复闻南邻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我独自在洛阳作客,先生您是我知心的朋友。
您待人公正,能礼贤下士,这在当时的人中很少见。
然而此刻我们却分隔两地,夜晚孤独,如同巢中的鸟儿面对空荡的树林感到悲伤。
我愁绪满怀,直到月亮升起,又听见南边邻居传来的捣衣声。

注释

自:独自。
为:作为。
洛阳:古都洛阳。
客:客人。
夫子:对老师的尊称。
吾:我。
知音:知己,知心朋友。
尽义:竭尽忠诚和道义。
能:能够。
下士:礼遇士人。
时人:当时的人们。
此心:这样的心意。
奈何:为何,怎能。
离居:分离居住。
巢鸟:筑巢的鸟儿。
悲:悲伤。
空林:空寂的树林。
愁坐:忧郁地坐着。
至:直到。
月上:月亮升起。
复:再,又。
南邻:南边的邻居。
砧:捣衣石,这里指捣衣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洛阳城中寓居的孤独感受。"自为洛阳客,夫子吾知音"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旅客,在洛阳感到自己被理解和认同,这里的“夫子”可能是对朋友或知己的亲切称呼。接下来的"尽义能下士,时人无此心"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周围人的冷漠不感所产生的失望,认为他们缺乏真正的友情和理解。

在夜晚,诗人的这种孤独感愈加强烈,"奈何离居夜,巢鸟悲空林"通过对比自己与夜晚寂静中栖息于树林中的鸟儿,表达了深深的悲凉。最后,"愁坐至月上,复闻南邻砧"则是在月光下,诗人听到了远处锤炼的声音,这不仅是对夜晚生活的描绘,也可能是他内心对于某种工作或生活节奏的一种向往。

整首诗通过静谧而又深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诗人在冬夜寓居中的孤独图景,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友情与理解的渴望。

收录诗词(23)

綦毋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 字:孝通
  • 籍贯:虔州(今江西南康)
  • 生卒年:692-749

相关古诗词

过方尊师院

羽客北山寻,草堂松径深。

养神宗示法,得道不知心。

洞户逢双履,寥天有一琴。

更登玄圃上,仍种杏成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祇园寺

宝坊求往迹,神理驻沿洄。

雁塔酬前愿,王身更后来。

加持将暝合,朗悟豁然开。

两世分明见,馀生复几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若耶溪逢孔九

相逢此溪曲,胜托在烟霞。

潭影竹间动,岩阴檐外斜。

人言上皇代,犬吠武陵家。

借问淹留日,春风满若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茅山洞口

华阳仙洞口,半岭拂云看。

窈窕穿苔壁,差池对石坛。

方随地脉转,稍觉水晶寒。

未果变金骨,归来兹路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