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湖上废寺二首(其一)

禅宫旧枕清湖曲,与客寻幽试共登。

独树春深初着蕊,空山行遍不逢僧。

台荒曾与施乌食,城化徒闻驻鹿乘。

惟有松房明月影,夫年长似为然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禅意的画面。诗人以“禅宫旧枕清湖曲”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远离尘嚣的宁静世界,仿佛置身于一片清幽的湖畔,古老的寺庙静静地依偎在湖边,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

接着,“与客寻幽试共登”,诗人与友人一同探索这幽静之地,共同攀登,寻找心灵的归宿。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也暗示了寻求内心平静的过程。

“独树春深初着蕊,空山行遍不逢僧。”描述了一棵春深时节刚刚绽放花朵的孤树,以及诗人独自在空旷的山中行走,却未遇到任何僧侣的情景。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孤独修行者形象的刻画,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孤独。

“台荒曾与施乌食,城化徒闻驻鹿乘。”这两句通过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与变迁的感慨。曾经的寺庙或许曾是乌鸦栖息的地方,如今却荒废,只有传说中的鹿乘(鹿乘坐的车)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

最后,“惟有松房明月影,夫年长似为然灯。”诗人将目光转向夜晚的松林,月光下的松树投下斑驳的影子,仿佛是为夜行者点亮的灯塔。这一景象既美丽又寓意深远,象征着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有光明指引前行的道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题湖上废寺二首(其二)

古寺无人尽日开,阴廊寂寂长莓苔。

何年飞锡老僧去,此度折梅狂客来。

迸水乍如闻梵乐,疏松犹自绕香台。

人间俛仰成今古,何必昆明有劫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题龙池庵三首(其二)

精庐原寄北山岩,新筑高斋过岭南。

谷窈窕间还密树,石孤危处更虚庵。

听经野鹿频窥户,宴坐山僧不出龛。

客欲逃禅无可醉,远公于酒禁方严。

形式: 七言律诗

题龙池庵三首(其三)

霁后岚光散晓岩,望中佳丽尽东南。

三春兰蕙堪成畹,千里湖山并在庵。

驯鸽下时呈佛性,飞鹰宿处见僧龛。

维摩今日还多病,酬答谁将究妙严。

形式: 七言律诗

游宜兴海会寺作

径路缘溪不知远,忽然身已入峰腰。

深山怪石如怀宝,暗谷悬泉讶听潮。

僧比封君千顷竹,人稀农亩万家樵。

远公不厌疏狂客,试结茅庐共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