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被歌训行童(其一)

一片白云挂在身,披时不许染红尘。

轻罗细想应难比,重锦寻思未可亲。

岂非颜色白如玉,成现都卢只一幅。

红窗妖艳见低头,六贼三尸尽降伏。

日充衣,夜得盖,不长不短也不大。

世人问我何处寻,蔡伦弟子将来卖。

买得将来披,不许邪魔罔两知。

解向市廛遮云雨,要与闲人隔是非。

纵颠狂,任落魄,披入村中人恶恶。

直饶紫绶与金章,我也未肯轻轻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纸被歌训行童(其一)》,作者是宋代的佛教僧侣释印肃。诗中以白云为喻,描绘了一种纯洁无暇的纸被,象征着高洁的品性。"一片白云挂在身",形象生动,暗示纸被的轻盈和洁白;"披时不许染红尘",表达了对世俗污染的拒绝,强调了其超凡脱俗的特质。

诗人接着通过对比轻罗和重锦,进一步赞美纸被的朴素与亲近自然,"轻罗细想应难比,重锦寻思未可亲",暗示纸被虽简朴但更胜于华丽的衣物。"岂非颜色白如玉,成现都卢只一幅",运用比喻,形容纸被的洁白如玉,质朴无华。

诗中提到"红窗妖艳见低头,六贼三尸尽降伏",可能是指纸被能净化人心,抵挡诱惑,使人心灵得到净化。"日充衣,夜得盖",描述了纸被的实用价值,无论日夜都能提供庇护。最后,诗人强调纸被的珍贵,只有蔡伦弟子才能售卖,寓意其稀有且具有教育意义。

整首诗寓教于乐,通过纸被的形象,教导行童保持清白、远离世俗纷扰,即使面临权势富贵的诱惑,也坚守自我,不轻易妥协。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收录诗词(1078)

释印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号:普庵
  •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相关古诗词

和光读金刚经以颂示之

道人看经不识字,刹那须转千亿部。

恒沙诸佛入微尘,达本契经无作做。

形式: 偈颂

学无学颂一十五首(其十三)

悟人寂寂心寥廓,迷者忙忙到处错。

普观迷悟实无因,祇这如来大圆觉。

形式: 偈颂

学无学颂一十五首(其十)

夺下生机不作声,耳聋眼瞎妙明生。

随流只欲传心印,岂是缘情粥饭僧。

形式: 偈颂

学无学颂一十五首(其六)

实见菩提说甚禅,大家打开过残年。

相逢道伴何言语,无价真珠不用钱。

形式: 偈颂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