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次白沙先生韵

秋风拂地秋山清,野吹那堪隐几听。

韩愈独能排横议,希元何事著心经。

肯加涵养终须畅,净扫尘埃却自灵。

朗月渐高云渐散,紫薇深处见垣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以秋风、秋山、野吹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萧瑟的画面。诗人通过“隐几听”这一动作,将自己置于自然之中,感受着秋风的轻拂与山色的清丽,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接着,诗人提到韩愈和李希元,似乎在借古人之名,表达对某些言论或行为的反思。韩愈的“排横议”,可能象征着对不正之风的批判;李希元的“著心经”,则可能暗指内心的修为或某种精神追求。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反映了其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思考。

后两句“肯加涵养终须畅,净扫尘埃却自灵”,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与心灵净化的重视。他认为,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和内心洗涤,最终能够达到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这里的“涵养”与“净扫尘埃”形象地描绘了修炼过程中的内在变化,强调了精神层面的成长。

最后,“朗月渐高云渐散,紫薇深处见垣星”描绘了一幅夜空下的美景,月亮逐渐升高,云层渐渐消散,诗人仿佛在紫薇花丛中看到了垣星,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也是诗人内心世界逐渐清晰、明亮的象征。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精神境界提升的向往和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更蕴含了对个人修养、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收录诗词(12)

李秉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苏穫庵

欲归未归复何如,响应同声几郡除。

斗米不移陶令操,薰膏空校太玄书。

青云有分三冬足,白发无私两鬓馀。

谁念千年吾道计,振衣高趁旧山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寄苏见江

握手仙台几度春,别来消息两无闻。

酌高楼月偏怜我,咏入霜丛却忆君。

薇署绩光西汉传,衡门踪谢北山文。

赤冈黄岭元同脉,莫惜新裁寄白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题祁榕湾别号

水色榕阴一味清,道人应为寄閒情。

只须翠幄疑彭泽,那用红霞认武陵。

酌酒放歌寒玉涌,倚蓬长笑碧云生。

乾坤此景无人会,明月何时一棹横。

形式: 七言律诗

闻袁莞沙移守夷陵

分符报政未经年,路绕衡阳喜复传。

冠服已将回左衽,湖湘容易转吴船。

功联汉柱青云上,忧系燕台玉几前。

此去荆门应不远,金溪馀韵想依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