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灯赓张枢副韵

半勺兰膏暖焰生,恍疑赤壁夜鏖兵。

骑乘猛燎奔驰疾,人运长鎗转战轻。

旗影静移云母帐,剑铓微掣水晶营。

何人幻此圆机妙,独向元宵策美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半勺珍贵的油脂点燃,火焰温暖如战火在赤壁夜中燃烧。
骑着烈马疾驰,挥舞长枪战斗轻盈,仿佛在战场上穿梭自如。
军旗的影子静静地移动在云母做的帷帐中,剑光闪烁在水晶般的营地内。
是谁施展了如此巧妙的幻术,只在元宵节期间展现出卓越的战绩,赢得美名。

注释

半勺:形容少量。
兰膏:珍贵的油脂,古代用于照明。
暖焰:温暖的火焰。
恍疑:仿佛怀疑。
赤壁:著名的古战场。
夜鏖兵:夜晚激烈的战斗。
骑乘:骑马。
猛燎:猛烈燃烧。
奔驰:快速奔跑。
人运:人力操作。
长鎗:长枪。
转战:辗转战斗。
旗影:旗帜的影子。
云母帐:用云母装饰的帷帐。
剑铓:剑锋。
水晶营:比喻清澈透明的营地。
幻此:创造这个。
圆机妙:巧妙的幻术。
独向:独自。
元宵:中国传统节日,有赏灯习俗。
策美名:策划出美好的名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所作,名为《走马灯赓张枢副韵》。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军事行动的紧迫氛围和诗人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绘。

"半勺兰膏暖焰生,恍疑赤壁夜鏖兵。" 这两句开篇便描写了一种紧张而又神秘的情景。兰膏指的是古代用于照明的油脂,这里用“半勺”来形容可能是为了强调一种急促和不完全的状态。“恍疑赤壁夜鏖兵”则让人联想到历史上著名的 赤壁之战,诗中通过对当时战争气氛的描绘,传达了一种紧张而又神秘的情感。

"骑乘猛燎奔驰疾,人运长鎗转战轻。" 这两句则是对战斗场面的具体描述。“骑乘”和“人运”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战争中的动态与速度,而“长鎗转战轻”则表达了一种勇猛而又灵活的战斗状态。

"旗影静移云母帐,剑铓微掣水晶营。" 这两句诗通过对旗帜和武器声音的描写,增强了战争场面的立体感和紧张气氛。“旗影静移”给人一种高远而又飘逸的感觉,而“剑铓微掣水晶营”则是对战斗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一种冷冽而又清晰的声音效果。

"何人幻此圆机妙,独向元宵策美名。" 最后两句诗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思考和赞叹。“圆机”可能指的是一种完整而精妙的机制或计划,而“独向元宵策美名”则是对某位英雄人物在夜晚(元宵,即十五的月亮)中策马扬威,追求美好的声誉。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战争的紧张与激烈,而且还透露出了一种对英雄事迹的赞美和向往。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邳州

荒城十载路重经,暂舣扁舟坐驿亭。

春到梅花何处白,雪晴山色向人青。

惊心家远书难寄,迎面风寒酒易醒。

莫忆牵衣儿女态,晓猿夜鹤笑林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陆宣公祠

凛凛清规百世师,功名仅见奉天时。

忠谋任起奸邪忌,感泣宁无士卒思。

落日桑榆存旧迹,西风芦苇护荒祠。

忠宣流落何遗恨,留得良方与后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丁丞相

夷狄为阴中国阳,岂容羊犬更鸱张。

捷书一纸来从广,凯奏连旗至自扬。

尽瘁元臣食放箸,偷安老守寝凝香。

但怜此土非吾土,岁晚天寒忆故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史司直韵五首(其五)

世閒传假不传真,丞相可曾城换银。

巷扫他家难敌富,氅披之子未为贫。

也知东郡行春守,便作南溪钓雪人。

指珷为瑶惭兴寄,恨无一缕引千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