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子城新楼遍至西园池亭

狂夫无计奈狂何,何况登临逸兴多。

千叠雪山连滴博,一支春水入摩诃。

吟馀骑省霜侵鬓,钓罢玄真雨满蓑。

逐虏榆关期尚远,不妨随处得婆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无法控制的狂人又能怎么办呢,更何况他本来就喜好登高游览。
连绵的雪山像滴水般低矮,春水却注入了广阔的摩诃池塘。
吟诗完毕后,他在官署中感受到秋霜侵袭鬓发,钓鱼归来时全身都被玄真雨打湿了蓑衣。
追逐敌人的目标还很遥远,不妨在任何一处享受生活的乐趣。

注释

狂夫:指行为不受约束、放纵不羁的人。
逸兴:超脱世俗的兴趣或闲情逸致。
雪山连滴博:形容雪山之低矮,比喻其微小。
摩诃:梵语,意为广大,此处指大湖或大海。
吟馀:吟咏完毕之后。
霜侵鬓:秋霜侵染鬓发,象征岁月流逝。
玄真:道教中的仙人名,这里泛指自然。
雨满蓑:雨打湿了蓑衣,形象描绘出钓鱼者的生活。
榆关:古代边关,此处可能指长城沿线。
婆娑:悠闲自得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登子城新楼遍至西园池亭》,通过对新楼登高、游赏西园池亭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闲适的生活情趣。首句“狂夫无计奈狂何”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狂放不拘,无法自控的情感。接着,“何况登临逸兴多”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豪情逸致。

“千叠雪山连滴博,一支春水入摩诃”运用夸张手法,将雪山比喻为连绵不断,春水则注入宏大的摩诃(可能指湖或大海),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也寓含着诗人内心的宽广胸怀。

“吟馀骑省霜侵鬓,钓罢玄真雨满蓑”写诗人吟诗作赋后,白发沾霜,钓鱼归来时雨湿蓑衣,流露出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最后两句“逐虏榆关期尚远,不妨随处得婆娑”表达了诗人虽然有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但目前战事遥远,只能在眼前美景中自我陶醉,享受生活。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豪放的意气,又有深沉的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登山西望有怀季长

行年垂九十,举世少辈行。

敢言贫非病,要是老益壮。

平时懒书疏,有答未始倡。

张卿独所敬,夙昔推直谅。

迹虽隔吴蜀,相忆每惨怆。

使者交道中,万里问亡恙。

忽焉奉赴告,斯文岂将丧。

腰绖不抚棺,执绋不会葬。

送子岷山下,想见车百两。

我徒哭寝门,泪尽气塞吭。

年虽不耄期,仕谁不将相。

神明司祸福,于职岂亦旷。

霜风九月初,凭高极西望。

江原在何许,安得铲叠嶂。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登太平塔

我从平地来,忽寄百尺巅。

眼力与脚力,初不减少年。

渐高山愈出,杳杳浮云烟。

举手扪参旗,日月磨蚁旋。

天风忽吹衣,便欲从此仙。

且复下梯去,著书未终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登邛州谯门门三重其西偏有神仙张四郎画像张盖隐白鹤山中

浮云在脚底,千里在眼边。

攀跻忽至此,倚柱眩欲颠。

车马细如蚁,纷纷衢路间。

嗟汝何为者,驰驱穷岁年。

我本澹荡人,此心实爱闲。

向来出处际,不愧咫尺天。

风吹哦诗声,十里摇西山。

悬知老仙翁,为我一粲然。

形式: 古风

登城

我登少城门,四顾天地接。

大风正北起,号怒撼危堞。

九衢百万家,楼观争岌嶪。

卧病气壅塞,放目意颇惬。

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

上天祐仁圣,万邦尽臣妾。

横流始靖康,赵魏血可蹀。

小胡宁远略,为国恃剽劫。

自量势难久,外很中已慑。

籍民备胜广,陛戟畏荆聂。

谁能提万骑,大呼拥马鬣。

奇兵四面出,快若霜扫叶。

植旗朝受降,驰驿夜奏捷。

豺狼一朝空,狐兔何足猎。

遗民世忠义,泣血受汗胁。

系箭射我诗,往檄五陵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