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思游天童未及梦或到之

闻说名山近上台,每凭孤梦绕崔嵬。

云从贝叶文边过,人入莲花漏里来。

大士作斋吹宿火,伏龙潜水抱轻雷。

一场残寝随钟觉,日出东方事又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名山天童的向往与想象,通过梦境与现实交织,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

首句“闻说名山近上台”,诗人听说天童山近在眼前,心中充满了期待。接着,“每凭孤梦绕崔嵬”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天童山的向往之情,即使在梦中也能感受到山的巍峨壮丽。

“云从贝叶文边过,人入莲花漏里来”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云比作从佛经(贝叶文)旁飘过,人仿佛置身于莲花之中,暗示了天童山的神圣与清幽,以及与佛教文化的紧密联系。

“大士作斋吹宿火,伏龙潜水抱轻雷”描绘了山中僧侣修行的场景,大士(菩萨)举行斋会,吹灭了夜间的灯火,伏龙(传说中的神兽)在水中潜行,伴随着轻雷般的宁静,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一场残寝随钟觉,日出东方事又催”最后两句,诗人从梦中醒来,随着寺庙的钟声,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新的一天已经开始,生活依旧充满挑战与忙碌。

整首诗以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天童山的向往、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328)

张琦(君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戴思直先生

莫将夷蹠费閒评,詹尹从来卜未明。

生有文章留检底,死无甔石累身名。

乾坤自好鸟三月,风雨不晨鸡数声。

急水飞花乡里泪,返魂何处乞更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读于肃悯公传二首(其一)

昔闻长老谈公事,今日分明得传看。

手把一麾扶九庙,口持孤论夺千官。

北门锁钥非轻付,中国莺花不改观。

功在乾坤身殒草,风吹碧血夜漫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读于肃悯公传二首(其二)

尚书非乐践危机,社稷担当合付谁。

终古天心初莫定,千年国是久方知。

汾阳旧食生前报,肃悯初刊殁后碑。

碧瓦庙檐春有力,古松挺铁两三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越州怀古

句践雄图得计来,苧萝山外起高台。

浮云故堞终无尽,去国扁舟遂不回。

郭索上田秋水暗,鸬鹚拂树野亭开。

伤心更有云门寺,头白山僧扫劫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