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名山天童的向往与想象,通过梦境与现实交织,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
首句“闻说名山近上台”,诗人听说天童山近在眼前,心中充满了期待。接着,“每凭孤梦绕崔嵬”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天童山的向往之情,即使在梦中也能感受到山的巍峨壮丽。
“云从贝叶文边过,人入莲花漏里来”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云比作从佛经(贝叶文)旁飘过,人仿佛置身于莲花之中,暗示了天童山的神圣与清幽,以及与佛教文化的紧密联系。
“大士作斋吹宿火,伏龙潜水抱轻雷”描绘了山中僧侣修行的场景,大士(菩萨)举行斋会,吹灭了夜间的灯火,伏龙(传说中的神兽)在水中潜行,伴随着轻雷般的宁静,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一场残寝随钟觉,日出东方事又催”最后两句,诗人从梦中醒来,随着寺庙的钟声,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新的一天已经开始,生活依旧充满挑战与忙碌。
整首诗以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天童山的向往、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