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代释义青所作的《第九十八芭蕉拄杖颂》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有无”、“古今”、“大道”等关键词,构建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
首句“有无今古两重关”,开篇即点明了人生的复杂性与深邃性,既有物质的存在(有),也有精神的虚无(无),跨越了时间的界限(古今)。这“两重关”既是人生旅途中的障碍,也是修行者必须面对的考验,暗示着只有通过深刻的理解和内心的觉醒,才能超越这些障碍。
次句“正眼禅人过者难”,进一步强调了修行的艰难。这里的“正眼”不仅指禅者的慧眼,也象征着对真理的直接洞察。禅者要穿越这重重难关,需要的不仅仅是智慧,更需要坚定的意志和超凡的勇气。这句诗描绘了修行之路的不易,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禅者的敬意。
后两句“欲通大道长安路,莫听昆仑叙往还”,则将主题升华至追求精神上的“大道”。这里的“长安路”比喻理想的境界或最终的归宿,“昆仑”则可能象征着外界的诱惑或内心的纷扰。诗人劝告读者,追求精神的自由与解脱时,不应被外界的喧嚣或内心的杂念所迷惑,而应坚守本心,勇往直前。这两句诗既是对修行者的忠告,也是对所有寻求心灵解放之人的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人生、修行与自我超越的主题,展现了禅宗哲学中关于存在、真理与解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