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华墨亭前辈遗像

墨亭先生我曾见,琴川接座陪清宴。

约略当时在盛年,如兰臭味如田面。

中年人事走天涯,别后光阴迅如箭。

归来重到郑公乡,迎人但有堂前燕。

惟馀事迹播声称,流传不与沧桑变。

竹林小阮我同年,示我遗容并家传。

先生功在卫乡闾,义旂高张倡团练。

先生行在笃宗祊,义庄继起恤贫贱。

生成天性复肫然,怡怡兄弟情无间。

忠厚传闻行路人,路人个个呼爷遍。

古之所称乡大夫,殁而祭社斯人选。

难得传神好画工,至今奕奕神犹现。

遗像清高式典型,新诗当作椒兰荐。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题华墨亭前辈遗像》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对华墨亭前辈遗像的描绘,展现了其生前的高尚品德和对乡里的贡献。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将华墨亭前辈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首句“墨亭先生我曾见”,点明了对华墨亭前辈的回忆,随后通过“琴川接座陪清宴”描绘了他与朋友聚会的情景,体现了他的社交能力和人格魅力。接着,“约略当时在盛年,如兰臭味如田面”两句,以兰花的香气和田野的面貌来比喻华墨亭前辈的品格和外貌,形象地表达了他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中年人事走天涯,别后光阴迅如箭”两句,通过描述华墨亭前辈中年时期四处奔波的经历,以及别后时光飞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接下来,“归来重到郑公乡,迎人但有堂前燕”两句,描绘了他再次回到故乡时的情景,通过“堂前燕”的形象,暗示了家乡的温暖和亲切。

“惟馀事迹播声称,流传不与沧桑变”两句,强调了华墨亭前辈的事迹虽已逝去,但名声却流传不衰,不受时间变迁的影响。接着,“竹林小阮我同年,示我遗容并家传”两句,提到了与华墨亭前辈同年的竹林小阮,并展示了他的遗像和家族传承,进一步突出了华墨亭前辈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影响。

“先生功在卫乡闾,义旙高张倡团练”两句,赞扬了华墨亭前辈为乡里做出的贡献,尤其是他在倡导团练、维护地方安宁方面的作用。“先生行在笃宗祊,义庄继起恤贫贱”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他在家族事务上的忠诚和对贫困者的关怀。

“生成天性复肫然,怡怡兄弟情无间”两句,赞美了华墨亭前辈天生善良、兄弟之间情感深厚的特点。“忠厚传闻行路人,路人个个呼爷遍”两句,通过路人对他的称呼,表现了他忠厚品德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

最后,“古之所称乡大夫,殁而祭社斯人选”两句,引用古代对乡大夫的尊称,表达了对华墨亭前辈作为乡里领袖的敬意。“难得传神好画工,至今奕奕神犹现”两句,赞扬了画工的技艺,使华墨亭前辈的形象得以长久保存。“遗像清高式典型,新诗当作椒兰荐”两句,总结了华墨亭前辈的形象和精神,希望以新诗的形式表达对其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赞颂,展现了华墨亭前辈的高尚品德、对乡里的贡献以及对后人的影响,是一首充满敬意和怀念的佳作。

收录诗词(371)

张洵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项羽坑秦卒

秦卒二十万,坑之于新安。

读史詈重瞳,生性抑何残。

岂知有天道,项羽实无干。

秦兵一出关,流血未尝乾。

白骨翳榛莽,京观成巨观。

劫掠人子女,刳剔人心肝。

斩绝人宗祀,毁裂人衣冠。

皆此廿万人,凯唱有馀欢。

否则其祖父,貔虎势桓桓。

否则其烟娅,雷霆气啴啴。

重重造孽海,天怒罚难宽。

特假重瞳手,惨报与人看。

怀古发奇论,此论实不刊。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燕太子丹报秦

愚哉燕太子,受辱思报秦。

报秦在治国,治国须贤臣。

胡遣一刺客,强使入强邻。

强邻本虎狼,兵卫殿下陈。

仓猝效曹沫,约契谁肯遵。

即今匕首利,能中秦王身。

君亡嗣子立,缟素令重申。

愤兵六十万,飞过易水滨。

安见秦内乱,而得保燕云。

救亡反速死,报怨转怒人。

人谋舛如此,天道复何云。

荆轲死不惜,可惜樊将军。

形式: 古风

范增

范增毒如蠍,其毒与常殊。

螫人入骨髓,百节为之枯。

鸿门毒一发,龙种几成俘。

咸阳毒再发,助羽肆焚屠。

所幸分羹事,亚父已去诸。

假令增在楚,其毒益难瘉。

不杀亦不纵,汉王将何如。

成楚事不足,败汉事有馀。

毒人终自毒,身死发背疽。

形式: 古风

韩信反汉

韩信反汉诛,千载多怜恕。

私与陈豨言,一室无人预。

谁闻谁见之,而作造反据。

况乎居京师,兵权已尽去。

党羽结何人,兵械藏何处。

岂率数家僮,能将长安踞。

其实帝出征,设计事前豫。

特假吕雉手,宫门伏刀锯。

舍人外间告,萧相暗中助。

冤酷甚黔彭,我为呼天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