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宋代僧人释思慧的《偈八首》之六,以禅宗思想为底蕴,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领悟佛法的境界。
“一法既通,万法无碍。”开篇即点明了佛法的精髓,强调一旦理解并掌握了佛法的核心真理(一法),那么面对宇宙万物(万法)时便能心无障碍,自由自在,体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包容性。
“拈起笊篱,放下布袋。”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佛法。笊篱和布袋在这里象征着生活中的琐事与负担。通过“拈起”与“放下”的动作,诗人表达了修行者在面对生活中的事务时,能够以佛法的智慧去选择、处理,既能积极应对,又不失清净之心。这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放下,更是对内心杂念的摒弃,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自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修行智慧,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