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病十首(其一)

服药备江瘴,四年方一疠。

岂是药无功,伊予久留滞。

滞留人固薄,瘴久药难制。

去日良已甘,归途奈无际。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翻译

为了预防江边的瘴气疾病,我备药四年才遇到一次疫情。
难道是药物没有效果?其实是我自己长久地停留在此地。
人若长久滞留自然会身体虚弱,而瘴气久了药物也难以控制。
离别的日子虽然苦涩但也甘愿,只是回家的路上无限漫长,无可奈何。

注释

服药:服用药物。
备江瘴:预防江河地带的湿热病疫。
四年:指时间长。
一疠:一次疫情。
岂是:难道是。
药无功:药物没有效果。
伊予:我,此处为文言虚词,用于强调。
久留滞:长时间停留不离开。
滞留:停留不前进。
人固薄:人身体因停留过久而变虚弱。
瘴久:瘴气长时间影响。
药难制:药物难以控制病情。
去日:离别的日子。
良已甘:虽然苦涩但也心甘情愿。
归途:回家的路途。
奈无际:无奈路途遥远,没有尽头。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元稹的作品,收录在他的《遣病十首》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服药治疗疾病的过程,抒发了对健康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无奈。

"服药备江瘴,四年方一疠" 表示诗人长期服用药物来治愈自己的疾病,但效果甚微,一直拖延到第四年才略有好转。这里的“江瘴”指的是重症或顽疾,用以形容疾病的严重和治疗的艰难。

"岂是药无功,伊予久留滞" 诗人自问,这样的治疗效果是否意味着药物没有作用,而自己却长时间处于病痛之中。这里的“伊予”即诗人自指,他感受到的是疾病带来的长期折磨。

"滞留人固薄,瘴久药难制" 强调了病痛给人的打击和治疗上的困难。疾病如影随形,让人感到生命力薄弱,而顽疾又难以用药物彻底根除。

"去日良已甘,归途奈无际" 诗人表达了对健康日子的怀念,那些日子虽然已经过去,但回忆起来还是那么甜蜜。然而,现在的他却无法预知康复之路有多远,无尽头的等待让他感到绝望。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亲身感受,展现了疾病带来的痛苦和对健康的渴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医学技术的局限性。元稹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将个人遭遇升华为普遍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遣病十首(其二)

弃置何所任,郑公怜我病。

三十九万钱,资予养顽瞑。

身贱杀何益,恩深报难罄。

公其万千年,世有天之郑。

形式: 古风

遣病十首(其三)

忆作孩稚初,健羡成人列。

倦学厌日长,嬉游念佳节。

今来渐讳年,顿与前心别。

白日速如飞,佳晨亦骚屑。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遣病十首(其四)

昔在痛饮场,憎人病辞醉。

病来身怕酒,始悟他人意。

怕酒岂不闲,悲无少年气。

传语少年儿,杯盘莫回避。

形式: 古风

遣病十首(其五)

忆初头始白,昼夜惊一缕。

渐及鬓与须,多来不能数。

壮年等闲过,过壮年已五。

华发不再青,劳生竟何补。

形式: 古风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