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登裴公亭时已解郡组

公馀赢得片时休,徙倚危亭豁倦眸。

屹屹独存今岳阜,滔滔不尽古湘流。

犹看雪意微茫在,顿觉春光骀荡浮。

举酒莫论今古事,只将身世付沙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公务之余,我得以稍作休息,漫步在高高的亭子上,让疲惫的双眼得到舒展。
眼前的山峰独自矗立,如同古代的岳麓山,湘江的流水滔滔不绝,仿佛历史的长河从未停歇。
还能看到残留的雪景若隐若现,突然间感受到春天的明媚阳光洒满大地。
举起酒杯,无需再谈论古今之事,只愿将人生的感慨寄托给飞翔的沙鸥。

注释

馀:剩余,闲暇。
徙倚:徘徊,漫步。
危亭:高高的亭子。
豁倦眸:开阔眼睛,放松视线。
屹屹:高耸的样子。
岳阜:指岳麓山。
滔滔不尽:形容水流不断。
春光骀荡:明媚的春光。
沙鸥:水鸟,常用来象征自由和闲适。

鉴赏

诗人在春日登上裴公亭,心境随着季节的转换而发生了变化。"公馀赢得片时休"表现出诗人寻求一丝清净与安宁的心情,而"徙倚危亭豁倦眸"则描绘了一幅诗人倚靠在危险之地的亭子,眼神中带着疲惫。

接着"屹屹独存今岳阜"和"滔滔不尽古湘流"两句,通过对山川的描述,表达了历史的沉重与永恒。山岳巍峨独立,河流绵长不断,都在诉说着过往岁月的故事。

而当诗人提到"犹看雪意微茫在"时,却又回到了冬日的景象,雪花轻拂,似乎还未完全消融。紧接着"顿觉春光骀荡浮"则是对春天气息的感受,阳光温暖,万物复苏,一切皆显得生机勃勃。

最后两句"举酒莫论今古事,只将身世付沙鸥"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长河时的心境。举杯邀月,不去纠结于过去与未来的辩论,而是选择把个人的生世交予那无尽的自然界,似是在劝慰自己要释然地面对一切。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感悟,以及他面对历史与自然时的情感态度。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伏读靖康宸札有感

盟寻城下事方危,尚尔衰民益虏资。

绐楚时曾无纪信,交秦计卒堕张仪。

抗言玉铉吁何及,捐积琼林惜已迟。

劫火既灰遗墨在,小臣唯有泪沾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同罗季能章成父张子直登樊城制胜楼

避愁聊复上层楼,上到层楼转更愁。

杳杳青烟榆夹塞,鳞鳞翠浪麦平畴。

山连楚甸三千里,地隔中原四百州。

立尽栏干谁领会,沧波渺处起沙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因赋风筝与黄郎偶

竹君为骨楮君身,学得飞鸢羽样轻。

出手能施千丈缕,举头可问九霄程。

高穷寥旷宁无力,少假扶摇即有声。

所惜峥嵘能几日,儿曹偻指已清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蒋志父韵

中原百战徯来苏,浸喜衣冠复旧区。

要得一行须老将,曾何千虑付狂夫。

山川感慨诗难尽,烟火萧条酒尚无。

若问西湖已芜没,望穷惟有几浮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