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日书怀

社公沐发望年丰,岂谓雨馀仍苦风。

未报田间禾颖秀,但惊堂上燕巢空。

里人分胙祈微福,稚子爬沟拟乞聪。

老病不知秋过半,谩刍新酿要治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祭祀土地神后洗头期盼丰收,没想到雨后还有狂风。
还未报答田间稻谷的丰美,只惊觉堂上燕窝已空无一物。
乡亲们分食祭品祈求微小的福祉,幼童趴在沟边希望能讨得智慧。
我这老病之身浑然不觉秋天已过大半,只想用新酿的酒治疗耳聋。

注释

社公:对土地神的称呼。
沐发:洗头。
年丰:丰收。
岂谓:没想到。
雨馀:雨后。
苦风:狂风。
田间:田野。
禾颖秀:稻谷丰美。
堂上:家中。
燕巢空:燕窝空无一物。
里人:乡亲们。
胙:祭品。
祈:祈求。
微福:微小的福祉。
稚子:幼童。
爬沟:趴在沟边。
乞聪:讨得智慧。
老病:年老多病。
秋过半:秋天已过大半。
谩:徒然,空自。
刍:喂牲口的草。
新酿:新酿的酒。
治聋:治疗耳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生活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与愿望,表达了对于丰收和平安的渴望。

"社公沐发望年丰"一句,直接点出诗人对来年丰收的期盼。"岂谓雨馀仍苦风"则是说尽管有雨水,但还需要担忧连绵的风暴,这里表现了农民对于天气变化的敏感和不安。

"未报田间禾颖秀,但惊堂上燕巢空"这两句,通过对比尚未成熟的庄稼与已经空无一物的燕巢,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收成的不确定性和对于生活安稳的渴望。

接下来的"里人分胙祈微福,稚子爬沟拟乞聪"两句,描绘了村民在祭祀中祈求微小福气,以及孩童模仿大人们的行为,这不仅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也反映出人们对于幸福的简单追求。

最后"老病不知秋过半,谩刍新酿要治聋"则是诗人自己陷入对年龄增长和身体衰弱的无奈,他不再能感知季节的流转,只希望借助新酿的酒来治疗自己的耳聋,这是对生命力量减退的一种无力的抗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关怀、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谷隐寺书事诗

云如戏我舒还卷,雨似欺人去复来。

学道忘忧从老至,持杯得意使颜开。

骊驹喜饱嘶犹恋,猘犬誇狞吠欲催。

三日山中果何有,赋诗满得锦囊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二兄书事三首(其三)

功名于我实何多,祇为浮华未浩歌。

两月病痁诚已甚,半头白发似无何。

诏惟选吁将从众,学贵师心在匪他。

当世闻人知不少,片言敢谓众难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和二兄书事三首(其二)

逋逃内溃古云多,楚塞群雄尚感歌。

血飨彼猖神苟幸,庙谋非壮士谁何。

将军威信当询众,决胜神机岂谓他。

试把香囊问少子,淝川投策夜潜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和二兄书事三首(其一)

年少看书耻未多,壮心今岁沛中歌。

带江黄帜有蹻蹠,举国白头无绛何。

为我忠谋能有几,匪人阿比敢言他。

手攀荆葛藤萝近,敢把新凉取次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