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江边阁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暮色从远处的山道蔓延过来,高高的西阁临近三峡瞿塘关。
淡淡的浮云在山岩之间栖宿,孤独的月影跟随着波浪轻翻。
互相追飞的鹳鹤已渐趋安静,捕得食物的豺狼正争斗声喧。
战乱不停辗转忧思难以入睡,徒叹自己没有能力可以回天。

注释

暝色:即暮色,夜色。
延:展开,延伸。
高斋:即江边阁。
次水门:临近水边闸门。
际:之间,宿:栖宿。
追飞静:静静地追逐飞翔。
得食喧:喧闹地争抢食物。
“豺狼”句有暗喻当时军阀混战之意。
正乾坤:意谓拨乱反正,改天换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山水之间的夜宿情景。开篇“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两句,设置了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 暝色即黄昏之色,山径被暮色所笼罩,而高耸的书斋紧邻清澈的水门,给人一种超然世外的感觉。

接下来的“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则是对夜晚景色的进一步描绘。薄云可能指的是天边飘浮着的几缕云朵,而岩际即是在山石边缘之处安置身躯。孤月则增添了一份寂寞,浪中翻转的月光似乎在水面上跳跃,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境界。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两句,则引入了生灵之声。鹳鹤在晚风中安静地追逐着,而豺狼则在夜色中因觅食而发出声音。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也暗示了一种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

最后,“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两句,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战争的阴影让人无法安眠,而面对天地万物,却又感到自己的无能,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更加深邃和复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山水、云月、飞鸟走兽等自然景象,勾勒出一幅动人心魄的夜景图,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战争与个人力量的无奈感。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宿昔

宿昔青门里,蓬莱仗数移。

花娇迎杂树,龙喜出平池。

落日留王母,微风倚少儿。

宫中行乐秘,少有外人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宿青草湖

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

宿桨依农事,邮签报水程。

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

湖雁双双起,人来故北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宿赞公房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