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络纬啼歇疏梧烟,露华一白凉无边。

纤云激荡月沉海,列宿乱摇风满天。

谁人一声歌子夜,寻声宛转空台榭。

声长声短鸡续呜,曙色冷光相激射。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夜色苍茫之际,稀疏的梧桐树上笼罩着迷漾的烟雾,络纬的鸣声时断时续地啼着,一阵阵凉意沁人心肺,白露为霸,寒彻无边的大地。
轻云飘荡,明月已沉向海中,满天星宿闪烁,令人感受到阵阵秋风在天际吹拂。
在万籁俱寂的秋夜中,络纬的唧唧声已经显得格外清晰,而歌声更是冲破静谧的夜空,回荡在亭台楼榭之间。
雄鸡连续不断地报晓,熹微的曙色与清冷的月光交融激射。

注释

络纬:鸟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子夜:即《子夜歌》,为南朝时流行在江南的民间歌曲,曲调菱怨。
冷光:月光。

鉴赏

这首《秋夜》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景象。

首句“络纬啼歇疏梧烟”,以络纬(即纺织娘)的啼声渐歇,与稀疏梧桐树上的轻烟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露华一白凉无边”一句,通过露珠在月光下泛起的白色光芒,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清凉与广阔无垠。

“纤云微荡月沈海,列宿乱摇风满天”两句,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朵轻轻摇曳,月亮仿佛沉入大海,星辰在风中摇晃,满天皆是风的痕迹,展现出秋夜的动态美与宇宙的浩瀚。

“谁人一声歌子夜,寻声宛转空台榭”则引入了一个孤独的歌者,在空旷的台榭间吟唱,歌声悠扬回旋,与四周的寂静形成对比,增加了诗的意境深度。

最后,“声长声短鸡续鸣,曙色冷光相激射”以鸡鸣声的长短交替,与晨光的冷色调相互辉映,暗示着夜的逐渐消逝和新一天的开始,整个画面充满了时间流转的意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秋夜的静谧、清凉、广阔以及时间的流逝等多重意象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流转的哲思。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酒垆杂感四首(其一)

抑情无计总飞扬,忽忽行迷坐若忘。

遁拟凿坯因骨傲,吟还带索为愁长。

听猿讵止三声泪,绕指真成百炼钢。

自傲一呕休示客,恐将冰炭置人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酒垆杂感四首(其二)

岁岁吹箫江上城,西园桃梗托浮生。

马因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长铗依人游未已,短衣射虎气难平。

剧怜对酒听歌夜,绝似中年以后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酒垆杂感四首(其三)

鸢肩火色负轮囷,臣壮何曾不若人。

文倘有光真怪石,足如可析是劳薪。

但工饮啖犹能活,尚有琴书且未贫。

芳草满江容我采,此生端合附灵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酒垆杂感四首(其四)

似绮年华指一弹,世途惟觉醉乡宽。

三生难化心成石,九死空尝胆作丸。

出郭病躯愁直视,登高短发愧旁观。

升沉不用君平卜,已办秋江一钓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