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隆大师乞诗隆能琴阮为鼓数行

扁舟望涵山,一塔白云里。

东西互迎送,目尽三十里。

下有布金园,轩窗面流水。

上人富愿力,物物尽经始。

庄严万人缘,功就只弹指。

空斋了无事,鸣琴对清泚。

游鱼应朱弦,万籁入流徵。

我来不忍去,一听赏幽耳。

雨馀新月上,云物纷可喜。

莫作箕山吟,秋风坐中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扁舟中遥望涵山,一座白塔隐于云间。
东来西往的人们互相问候,目光所及可达三十里。
山下有座布金园,轩窗边流淌着溪水。
园中的僧人富有决心,一切事物都亲手经营。
这座庄严的园林因众人缘故而成,完成之日仿佛弹指之间。
我在空寂的斋室无事可做,唯有琴声与清澈流水相伴。
游鱼似乎感知到琴音,万物的声音融入音乐的旋律。
我舍不得离去,只为倾听这幽静的乐曲。
雨后新月升起,云雾缭绕,景色宜人。
不要效仿隐士的吟唱,秋风吹过,心中顿生感慨。

注释

扁舟:小船。
涵山:涵养山色。
一塔:一座塔。
白云里:在白云之中。
迎送:迎接和送别。
目尽:目光所及。
布金园:财富汇聚的园林。
经始:开始建设。
万人缘:众人的缘分。
弹指:形容时间短暂。
空斋:空荡的书斋。
鸣琴:弹奏琴声。
清泚:清澈的流水。
游鱼:游动的鱼。
流徵:音乐的旋律。
幽耳:幽雅的耳朵。
雨馀:雨后。
新月:刚刚升起的月亮。
莫作:不要做。
箕山吟:指隐居不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韩元吉乘船游览涵山所见的景象,以及对梵隆大师在布金园修行和艺术才华的赞赏。首句“扁舟望涵山,一塔白云里”展现了诗人从舟中远眺涵山,山间塔影若隐若现于白云之间的画面,富有禅意。接下来的“东西互迎送,目尽三十里”则写出山势延绵,景色变化无穷。

诗人称赞梵隆大师“上人富愿力”,表示大师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建造了庄严肃穆的场所,吸引万人前来,一切皆在弹指之间完成,显示出其非凡的功德。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师在空斋之中弹琴,琴声与流水声、自然之音和谐共鸣,诗人沉浸其中,感受到宁静与幽雅。

“雨馀新月上,云物纷可喜”描绘了雨后月出的清新景象,诗人感叹美景的同时,提醒自己不要过于沉溺,以免陷入消极遁世的情绪,即“莫作箕山吟,秋风坐中起”。整首诗以景抒怀,赞美了自然之美和僧人的修为,同时也寓含着人生的哲理。

收录诗词(686)

韩元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字:无咎
  • 号:南涧
  • 籍贯: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1118~1187

相关古诗词

检详出示所赋陈季陵户部巫山图诗仰窥高作叹息弥襟范成大尝考宋玉谈朝云事漫称先王时本无据依及襄梦之命玉为赋但云頩薄怒以自持曾不可乎犯干后世弗察一切溷以媟语曹子建赋宓妃亦感此而作此嘲谁当解者辄用此意次韵和呈以资拊掌

瑶姬家山高插天,碧丛奇秀古未传。

向来题目经楚客,名字径度岷峨前。

是耶非耶莽谁识,乔林石庙常秋色。

暮去行雨朝行云,翠帷瑶席知何人。

峡船一息且千里,五两竿头见幡尾。

仰窥仙馆至今疑,行人问讯居人指。

千年遗恨何时伸,阳台愁绝如荒村。

高唐赋里人如画,玉色頩颜元不嫁。

后来饥客眼长寒,浪传乐府吹复弹。

此事牵连到温洛,更怜尘袜有无间。

君不见天孙住在银河浒,尘间犹作儿女语。

公家春风锦瑟傍,莫为此图虚断肠。

形式: 古风

清旷亭送子云得有字

欢期苦难逢,离别乃易久。

天涯老兄弟,况复亲白首。

田园固不足,功名亦何有。

今年送兄行,正尔作太守。

池阳古名郡,地控大江口。

舟来武昌鱼,车载桑落酒。

登临得齐山,端不负重九。

公馀亦堪乐,尚有此客否。

天威动江淮,狂寇行授首。

努力幸驰驱,腰看印如斗。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清晖阁

台府填都会,乃与山水期。

青溪带秦淮,渺若万顷陂。

主公金闺旧,官曹日追随。

闭阁理万事,朱栏俯涟漪。

晴波纳远景,摇荡扶桑枝。

浩然江湖兴,颇与鱼钓宜。

风月朝暮佳,轩窗有馀姿。

向来非无人,未发此段奇。

嗟我老病躯,时来瞩须眉。

停杯待举网,屡醉倒接䍦。

意适反无语,欠公壁间诗。

只今入幽梦,官居类鸡栖。

公亦那久留,濯缨咏来思。

不知凤凰沼,何如习家池。

新霜著群木,归舟飏旌旗。

寄言坐上客,酒至幸勿辞。

形式: 古风

隆兴甲申岁闰月游焦山

荒村日晴雪犹积,系缆焦公山下石。

江翻断崖石破碎,瘗鹤千年有遗迹。

瘦藤百级跻上方,浮玉南北江中央。

樯竿如林出烟浦,酒船远与帆低昂。

老鸱盘风舞江面,杀气淮南望中见。

神龙只合水底眠,为洗乾坤起雷电。

观音岩前竹十寻,大士不死知此心。

醉归更唤殷七七,剩种好花开鹤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