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胜亭

夜郎秋涨水连空,上有虚亭缥缈中。

山满长天宜落日,江吹旷野作惊风。

爨烟惨淡浮前浦,渔艇纵横逐钓筒。

未省岳阳何似此,应须子细问南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夜晚的郎秋涨水连天,空中有一座虚无的亭子若隐若现。
山峦映照在广阔的天空,夕阳西下更显壮观,江风吹过空旷的田野,仿佛带来一阵阵惊风。
炊烟凄迷地飘荡在河湾,渔舟随意穿梭,追寻着钓鱼的踪迹。
我从未见过岳阳这样的景象,或许应该详细询问南公才行。

注释

夜郎:古代地名,这里泛指偏远地区。
虚亭:轻盈而隐约可见的亭子。
落日:夕阳。
旷野:空旷的原野。
惊风:突然刮起的大风。
爨烟:炊烟。
渔艇:渔船。
钓筒:钓鱼竿。
岳阳:历史上的岳阳楼,位于湖南。
南公:可能指的是对当地风土人情熟悉的南方人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绝胜亭》,描绘了夜郎地区秋天傍晚的景色。首句“夜郎秋涨水连空”展现了秋水上涨,与天际相接的壮丽景象,虚亭则如仙境般悬浮其中,增添了神秘感。接着,“山满长天宜落日”描绘出夕阳映照在连绵群山上的美景,而“江吹旷野作惊风”则写出江风吹过空旷原野带来的动态感,仿佛带来一阵阵凉意。

炊烟在前浦上凄迷地飘荡,渔舟随意穿梭于江面,追逐着钓鱼的踪迹,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示了渔村的生活气息。最后,诗人通过对比,想象岳阳楼的景色,提出疑问:“未省岳阳何似此”,暗示眼前的绝胜亭景色或许不亚于岳阳楼,但具体如何还需向当地的南公询问以求详尽了解。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画卷,既有自然景观的壮美,又有生活情趣的展现,体现了苏辙对景物的独特感受和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胡长史祠堂

白首青衫仍隐居,晚抛环堵就安舆。

生刍忽改烝尝地,函丈空悲讲解馀。

弟子玙璠相照耀,儿孙松桂共扶疏。

我来恨不瞻遗老,空怪乡邻尽读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荥阳唐高祖太宗石刻像

谁言肤寸像,胜力妙人天。

欲疗众生病,阴扶济世贤。

身微须覆护,眼净照几先。

岂为成功报,犹应历劫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追尊皇太后挽词二首(其二)

德美钟岐嶷,荣华倍感伤。

一时朝野恨,百世本支长。

出祖悲无憾,因山俭有光。

他年过嵩洛,望拜裕陵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追尊皇太后挽词二首(其一)

月缺年何久,龙飞事一新。

追崇名号正,同袝礼容均。

凤翣低迎日,龙輴细起尘。

都人知舜孝,拥绋尽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