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谁言肤寸像,胜力妙人天。
欲疗众生病,阴扶济世贤。
身微须覆护,眼净照几先。
岂为成功报,犹应历劫缘。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苏辙对中国古代荥阳唐高祖和太宗石刻像的赞颂。诗人首先强调了这两位帝王雕像虽小,但形象生动,仿佛具有神奇的力量,暗示他们象征着无尽的智慧和仁德。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认为他们的形象不仅是为了个人功绩,更是为了疗愈百姓疾苦,体现了他们的济世情怀。石刻中的帝王身体虽微小,但目光深邃,洞察一切,体现出他们的领导智慧。最后,诗人认为这种崇高的形象并非一时之功,而是源于长期积累的功德和历史渊源。整首诗赞美了石刻像的象征意义和历史价值,以及其中蕴含的深远教诲。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德美钟岐嶷,荣华倍感伤。
一时朝野恨,百世本支长。
出祖悲无憾,因山俭有光。
他年过嵩洛,望拜裕陵旁。
月缺年何久,龙飞事一新。
追崇名号正,同袝礼容均。
凤翣低迎日,龙輴细起尘。
都人知舜孝,拥绋尽沾巾。
昼锦西归及早秋,十年太学为亲留。
读诗俛就当年说,答策甘从下第收。
莫嫌簿领妨为学,从此文章始自由。
家有吏师遗躅在,当令耆旧识风流。
国老无心岂为身,五年朝谒慰簪绅。
元臣事业通三世,旧将威名服四邻。
遍阅后生真有道,欲谈前事恐无人。
比公惟有凌云桧,岁岁何妨雨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