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僧金总持

金轮风火转无涯,震旦观光渡海沙。

八万言诠归贝叶,三千世界聚莲花。

有缘禽鸟来波第,随喜天人尽木叉。

今古少林风月在,闭门常御白牛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在佛法修行上的境界,充满了深厚的佛教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禅机。

"金轮风火转无涯"中,“金轮”常指转轮王或如来之轮,此处象征着佛法的威力和普遍性。"风火"则是大自然的力量,"转"表达了这些力量的运行没有边际。

"震旦观光渡海沙"里的“震旦”可能是对中国的别称,“观光”指观察或领悟佛光,也就是佛法的光明。"渡海沙"则形象地表达了如同渡过沙漠般的艰难修行过程。

"八万言诠归贝叶,三千世界聚莲花"中,“八万”指的是佛经中的“八万四千”个迷惑和烦恼,这里的“言诠”是对这些迷惑的解释和理解。而“三千世界”则源自佛教宇宙观,即一个大千世界加上中千世界、小千世界共组成“三千世界”。这里,“聚莲花”可能暗示众生聚集在如来座下的莲花之下,接受教诲。

"有缘禽鸟来波第,随喜天人尽木叉"里的“有缘”指的是因缘和合的概念,即一切存在都是相互依存、因缘而起。“禽鸟来波第”可能是比喻有缘众生自动聚集,而“随喜天人尽木叉”则表达了对佛法的欢喜和赞叹,"木叉"形象地表达了一种超脱凡尘、达到极致平衡状态。

"今古少林风月在,闭门常御白牛车"中,“今古”指的是跨越时空的永恒性,“少林”则是中国佛教禅宗的一个重要道场。"风月"代表着自然界和宇宙的和谐状态,而“闭门常御白牛车”则象征着高僧们远离尘世,闭关修行,用心灵之车(即白牛车)驭驾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首诗通过对佛教概念和禅宗修行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深邃佛理的理解和对超脱物外境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天辅归休再用前韵并其弟恪子勉所和诗见寄再酬之

西北秋风动碧云,经年忽忽惨离群。

去辞北阙投新绶,归老东山缀旧文。

诗遇惠连须长价,书从阿买可张军。

平生胜理思悬解,糟粕徒观愧运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玉露漳川月,相看几上弦。

气横秋浦白,轮带女城偏。

半魄蟾犹隐,分枝桂未圆。

云衢谁可到,柅辙驻流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王夫人挽词(其一)

家声昔冠秦中望,妇学今传颍上风。

百岁流光方过半,新春逝水忽驰东。

丹山凤泣归巢冷,寒月乌啼反哺空。

他日拂弦悲旧曲,应将哀恨寄孤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王氏园置烛观梅

堂前梅树花初遍,露坐看花对夕风。

苦恨夜收春色去,故移灯入素光中。

乱争短发愁边白,清映衰颜酒后红。

醉眼却来寻不见,只疑林月碎玲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