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亭

自荆入蜀路险绝,墨猿声中胆欲折。

万州江头舍舟楫,又趣担簦穷岌嶪。

危磴连云如积铁,乱石砭足十九跌。

仆夫流汗马吐舌,遥望盘龙拄天胁。

悬瀑落岩喷霏屑,中间有亭曰飞雪。

十里阴风寒入发,人言此地无六月。

火云射地人不暍,谁知利欲所熏灼。

以身试险车结辙,伐性焚和火如烈。

试于此亭解羁绁,呼取大斗酌甘洁,一饮令君消内热。

形式: 古风

翻译

从荆州进入蜀地道路艰险,墨猿的叫声让人胆战心惊。
在万州江边弃船登岸,再次挑起行李,翻越崎岖山路。
陡峭的石阶直插云端,像堆积的铁块,乱石刺脚,几乎每走一步都摔跤。
仆人满头大汗,马匹喘息不止,遥望远处盘旋的龙形山脊。
瀑布从岩石上落下,水雾四溅,其中有一亭名为'飞雪'。
十里阴风吹过,寒气直透骨髓,人们说这里没有夏季。
炽热的云层仿佛射向地面,却无人因炎热而晕倒,只因贪婪欲望的煎熬。
我们亲身涉险,车辙深深,如同焚烧理智与和谐的烈火。
在这亭子里解开束缚,唤来大碗美酒,一饮以消心中烦热。

注释

荆:荆州。
蜀:四川。
墨猿:形容猿猴叫声深沉。
胆欲折:形容极度恐惧。
舟楫:船只和桨。
担簦:挑着担子徒步。
岌嶪:形容山路险峻。
磴:石阶。
火云:形容极热的天气。
内热:内心烦热或疾病发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荆入蜀的艰险旅程,途中山势险峻,墨猿哀鸣令人胆战心惊。在万州江头弃舟登陆后,诗人继续徒步攀登山岭,山路陡峭,仿佛云端积铁,且沿途乱石嶙峋,行路艰难,仆夫疲惫不堪。诗人遥望远处的盘龙山,瀑布飞泻,其间有一亭名为“飞雪”,环境阴冷,据说此地六月也似寒冬。

诗人借此环境感叹,炎热之地人们因欲望炽烈而不觉暑气,而他却在此寻求清凉。他提议在飞雪亭中卸下束缚,畅饮甘冽的美酒,以求消除内心的燥热。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艰辛与自然景色,寓含了对人生险阻与欲望的反思,以及对清静生活的向往。魏了翁的笔触生动,情感深沉,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中秋无月分韵得狂字

金低辟老火,月琯行仲商。

是为阴之中,正与日相望。

浮云横相掩,人谓妒且狂。

彼云初无心,此月亦何伤。

水月本同体,其中根于阳。

炯炯含内景,随时发辉光。

天机之浅者,为人作閒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中秋有赋

望舒与日元非敌,震受阳光巽成魄。

六十四象不言月,三百五篇讥月出。

古道贵阳不贵阴,宾礼卜昼不卜夕。

世间赏玩起何年,误却千年醉狂客。

不知客有肺肠无,更把荒诬作真实。

我因时序尝作诗,洗尽兔窟蟾宫迷。

今年新作东楼成,胡为尚此穷攀跻。

人心和平民气乐,日月昭明天宇豁。

须知此事与政通,不是词人閒赏月。

形式: 古风

中秋领客

秋中无常期,月望无常历。

况于月之房,岁十有二集。

云胡三五夜,赏玩著今昔。

我观魏晋前,未有娱此夕。

岂由夕月礼,承讹变淫液。

天行至东北,阳升乃朝日。

日月向南来,三务趋朔易。

则于阴之反,顺时报阴魄。

古人敬天运,随处察消息。

俗学踵谬迷,更以儗科级。

广寒八万户,桂树五千尺。

文人同一辞,祇以惊俗客。

墨墨数百年,月如有冤色。

为作反骚吟,聊以补载籍。

形式: 古风

元夕卜油溪故事(其二)

满目忧端膏火煎,聊将膏卜验新年。

只祈五色云瑞世,不愿蚩尤旗亘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