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六日学宫对酒

客况冬晴足自宽,招邀春意入毫端。

浮云蔽日俄生暝,急雨随风故作寒。

诗酒相寻忘尔汝,古今难必是悲欢。

茫茫山岳蘧蘧梦,不了梅花冷眼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冬日晴朗使我心情舒畅,邀请春天的气息在笔尖流淌。
浮云遮住阳光忽然天色昏暗,急雨伴着风故意带来寒意。
在诗与酒中寻找彼此,忘却你我之别,世事变迁难以定论悲喜。
梦境中的山川广阔而虚幻,唯有梅花冷眼旁观这无尽变换。

注释

客况:旅途或境遇。
自宽:自我宽慰。
春意:春天的气息。
毫端:笔尖。
浮云:比喻变化无常的事物。
蔽日:遮住阳光。
俄生暝:忽然变暗。
急雨:突如其来的雨。
故作寒:故意让人感到寒冷。
相寻:相互寻找。
忘尔汝:忘记你我之间的界限。
古今:古今世事。
悲欢:悲伤和欢乐。
茫茫:广阔无垠。
蘧蘧:形容梦境恍惚。
梅花:象征坚韧不屈。
冷眼:冷静旁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悠然的生活状态。"客况冬晴足自宽,招邀春意入毫端"表达了诗人在冬日晴朗的天气中,心情舒畅,仿佛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渗透在笔尖上。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写照。

然而,紧接着“浮云蔽日俄生暝,急雨随风故作寒”则转换了情境,天气突变,阴霾和寒冷交替出现,这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某种波动或是对外界变化无常的感慨。

接着“诗酒相寻忘尔汝,古今难必是悲欢”则表达了诗人通过吟诵诗歌和品味美酒来与世俗隔绝,超越时空限制,将自己从具体的悲欢情绪中解脱出来。这里的“古今难必是悲欢”意味着对历史与现实的看透和超越。

最后,“茫茫山岳蘧蘧梦,不了梅花冷眼看”则将诗人的心境带入了一个更为抽象和哲理的层面。"茫茫山岳"构建了一种壮丽而又模糊的自然景观,而“蘧蘧梦”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现实的幻觉。"不了梅花冷眼看"则是诗人对世间万象保持的一种平和、客观乃至于冷静的态度。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达观自在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十日与侯伯用谢元焘诸友汎菊得头字

西风吹发冷飕飕,赖有多情帽裹头。

九日已知成昨夜,绿樽聊复集清流。

山房霜菊偏能耐,客路云萍故自浮。

欲识岁寒心皎洁,一方月色十分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卜居白龟池上

一琴一鹤小生涯,陋巷深居几岁华。

为爱西湖来卜隐,却怜东野又移家。

荒城雨滑难骑马,小市天明已卖花。

阿母抱孙閒指点,疏林尽处是栖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又送程公礼侍父归蜀用方万里韵

远从溧里上潼川,渚宿岩栖约半年。

老子情怀原不浅,扁舟风景浩无边。

故乡兵后几人在,明月秋中何处圆。

母氏悬悬兄弟望,顺流及早理归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三月二十六日书所闻

从来赛社说金渊,鼓笛钲旗隘市廛。

地上鬼神行白昼,夜中风雨洗青天。

妖氛旱魃驱无迹,和气欢声兆有年。

车马纵观儿女事,老夫闭户读韦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