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六日书所闻

从来赛社说金渊,鼓笛钲旗隘市廛。

地上鬼神行白昼,夜中风雨洗青天。

妖氛旱魃驱无迹,和气欢声兆有年。

车马纵观儿女事,老夫闭户读韦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自古以来,赛社活动热闹非凡,如同金渊涌动,鼓笛钲旗充斥着市井之间。
白天鬼神仿佛在人间行走,夜晚风雨洗涤着青天的清朗。
邪恶的气息被旱魃驱散无踪,祥和之气预示着丰收之年。
人们驾车马观看各种活动,孩童欢笑,老夫则在家闭门研读经典。

注释

从来:自古以来。
赛社:古代的一种民间集会或庆祝活动。
金渊:比喻活动的繁华、热闹。
隘:狭窄,此处形容市廛拥挤。
市廛:街市,市场。
鬼神行白昼:神话中的鬼神在白天出现。
风雨洗青天:风雨过后天空如洗,象征清新。
妖氛:邪恶的气氛。
旱魃: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鬼怪。
无迹:消失无踪。
和气:和睦的气氛。
欢声:欢快的声音。
兆:预示。
有年:丰收之年。
车马:车辆和马匹。
纵观:观看。
儿女事:指人们的日常活动。
老夫:老人自称。
韦编:古代用牛皮绳编连竹简,借指读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市集场景,开篇便以“赛社说金渊”一句点明背景,是在一个繁华的集市中。接着,“鼓笛钲旗隘市廛”则是对这个场合的具体描述,可以想象到集市中的热闹与活跃,人们纷纷扬扬,充满了节日的喜悦。

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繁华上,而是通过“地上鬼神行白昼”一句,揭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幻想与荒诞,鬼神与人类共处,颇有一种超自然的气息。紧接着,“夜中风雨洗青天”又转换了氛围,仿佛是对前述幻想的一种清洗或者说是时间的流转。

“妖氛旱魃驱无迹”一句,则描绘了一种神秘而又有些许恐怖的景象,妖氛与旱魃都是古代传说中的恶灵,这里通过它们的消散,表达了一种对和谐环境的向往。紧随其后,“和气欢声兆有年”则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展望,预示着祥瑞之兆。

最后两句“车马纵观儿女事,老夫闭户读韦编”,诗人转而描写了自己与世俗的隔离和超脱。车马、儿女等都代表着尘世的繁华,而诗人却选择了远离这些,将注意力放在阅读古籍(韦编)上,这也许是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一种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情境,展示了一种对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精神层面的追寻。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三更汎舟谢达剨(其二)

一望四十里,瀰漫白浸天。

何年围此水,为我垦成田。

风使帆船疾,云和竹苇连。

末流溪转狭,浮沫带蛟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三更汎舟谢达剨(其一)

渰水不盈尺,大舟行水中。

朦胧微有月,潋滟寂无风。

时序三秋半,阴晴万里同。

山歌与村笛,醉卧听渔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三叠(其二)

为贫干寸禄,匏系欲归难。

雁字谁能寄,鸥盟久已寒。

自怜秦博士,何似卫伶官。

终觉家居乐,高眠一枕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三叠(其三)

在昔金渊地,烟花锦不如。

衣冠尊史祖,山水识灵胥。

富岁人多赖,前修日以疏。

洪崖仙可问,愿乞雪精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