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其二)

落日江津送伍员,秋风垄上别徐君。

偶来圯下逢黄石,便到山中卧白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三个历史人物在不同时间、地点的离别与相遇,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哲理意味。

首句“落日江津送伍员”,以夕阳西下、江边渡口为背景,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的大臣,因受到陷害而流亡,此处借以象征人生的离别与漂泊。落日的余晖与江水的波光相互映照,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壮美的氛围。

次句“秋风垄上别徐君”,将场景转换至秋季田野之上,徐君可能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徐国国君,这里通过秋风的描写,不仅渲染了季节的更替,也暗示了人物间的离别之情。秋风的萧瑟与田野的辽阔形成对比,增添了诗作的意境深度。

第三句“偶来圯下逢黄石”,提到圯下,即圯桥之下,是汉高祖刘邦遇见黄石公的地方。黄石公赠予刘邦《太公兵法》,预示着未来的帝王之位。这一句通过偶然相遇的描述,暗喻了命运中的机缘巧合,以及对智慧与机遇的渴望。

最后一句“便到山中卧白云”,意味着主人公在经历了前两段的离别与相遇后,选择隐居山林,与自然融为一体。白云象征着自由与超脱,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内心世界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巧妙地融合了历史人物的故事,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展现了人生的离合、相遇与归隐的主题,同时也蕴含了对智慧、机遇和内心平静的思考。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不去(其三)

欲投海岛问田横,却恨三齐路不平。

记作安平门下客,当时曾见火牛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赋得老鹤万里心用心字

何来千岁鹤,忽下九皋音。

一自来凡境,推颓已至今。

临风时独舞,警露亦长吟。

乍识人民异,还悲岁月侵。

早寒江上笛,秋急戍楼砧。

木落依空沼,云多失旧林。

三株天外冷,甲子世间深。

尚想蓬莱晓,终思弱水阴。

神州迷再举,碧落杳千寻。

多少乘轩者,知同一寸心。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赠顾推官咸正

上郡天北门,一垣接羌氐。

当年关中陷,九野横虹霓。

日光不到地,哭帝苍山蹊。

君持苏生节,冒死决蒺藜。

挥刀斩贼徒,一炬看燃脐。

东虞势薄天,少梁色悲悽。

遂从黄冠归,间关策青骊。

岂知杲卿血,已化哀鹃啼。

未敢痛家雠,所念除䲔鲵。

有怀托桑榆,焉得岩下栖。

便蹴刘司空,夜舞愁荒鸡。

春水湿楼船,湖上闻钲鼙。

勾吴古下国,难与秦风齐。

却望殽潼间,山高别马嘶。

天子哀忠臣,临轩降紫泥。

高景既分符,汾阴亦执圭。

如君俊拔才,久宜侍金闺。

会须洗中原,指顾安黔黎。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大汉行

大汉传世十二叶,祚移王莽繇居摄。

黎元愁苦盗贼生,次第诸刘兴宛叶。

一时并起实仓皇,国计人心多未拹。

新市将军惮伯升,遂令三辅重焚劫。

指挥百二归萧王,一统山河成帝业。

吁嗟帝王不可图,长安天子今东都。

隗王白帝何为乎,扶风马生真丈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