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其三)

欲投海岛问田横,却恨三齐路不平。

记作安平门下客,当时曾见火牛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不去(其三)》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田横及其事迹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句“欲投海岛问田横”,诗人以田横为引子,表达了想要前往海岛探寻田横故事的心愿。田横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将领,后被汉高祖刘邦封为齐王,但最终自杀身亡,其事迹充满悲剧色彩。诗人通过这一句,既表达了对田横忠诚与气节的敬仰,也暗含了对历史命运的深思。

次句“却恨三齐路不平”,诗人转而表达对田横所处时代的不满与遗憾。三齐,指的是战国时期的三个诸侯国,即齐国、魏国和赵国。这里“路不平”不仅指地理上的崎岖,更象征着社会政治的动荡与不公。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中英雄人物遭遇不公的同情,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第三句“记作安平门下客”,诗人回忆自己曾经作为安平门下的宾客,这可能是指他在某个时期的身份或经历。安平门作为地名或门名,在此可能象征着一个相对平静、安全的环境。诗人通过这一句,或许在反思自己的过往生活,或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最后一句“当时曾见火牛兵”,引用了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田横与汉军之间的火牛阵。火牛阵是一种利用点燃的牛群作为攻击武器的战术,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智慧与勇气。诗人在这里提到,既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是对自己曾经见识过的历史知识的强调。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英雄行为的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田横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对时代不公的感慨、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以及对历史知识的珍视。诗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体现了顾炎武作为学者兼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厚底蕴。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赋得老鹤万里心用心字

何来千岁鹤,忽下九皋音。

一自来凡境,推颓已至今。

临风时独舞,警露亦长吟。

乍识人民异,还悲岁月侵。

早寒江上笛,秋急戍楼砧。

木落依空沼,云多失旧林。

三株天外冷,甲子世间深。

尚想蓬莱晓,终思弱水阴。

神州迷再举,碧落杳千寻。

多少乘轩者,知同一寸心。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赠顾推官咸正

上郡天北门,一垣接羌氐。

当年关中陷,九野横虹霓。

日光不到地,哭帝苍山蹊。

君持苏生节,冒死决蒺藜。

挥刀斩贼徒,一炬看燃脐。

东虞势薄天,少梁色悲悽。

遂从黄冠归,间关策青骊。

岂知杲卿血,已化哀鹃啼。

未敢痛家雠,所念除䲔鲵。

有怀托桑榆,焉得岩下栖。

便蹴刘司空,夜舞愁荒鸡。

春水湿楼船,湖上闻钲鼙。

勾吴古下国,难与秦风齐。

却望殽潼间,山高别马嘶。

天子哀忠臣,临轩降紫泥。

高景既分符,汾阴亦执圭。

如君俊拔才,久宜侍金闺。

会须洗中原,指顾安黔黎。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大汉行

大汉传世十二叶,祚移王莽繇居摄。

黎元愁苦盗贼生,次第诸刘兴宛叶。

一时并起实仓皇,国计人心多未拹。

新市将军惮伯升,遂令三辅重焚劫。

指挥百二归萧王,一统山河成帝业。

吁嗟帝王不可图,长安天子今东都。

隗王白帝何为乎,扶风马生真丈夫。

形式: 古风

秦皇行

秦肉六国啖神州,六国之士皆秦雠。

剑一发,亡荆轲,筑再举,诛渐离。

博浪沙中中副车,仓海神人无奈何。

自言王者定不死,岂知天意亡秦却在此。

陨石化,山鬼言,天意茫茫安可论。

扶苏未出监上郡,始皇不死雠人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