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善权寺

放舟荆溪上,溪水清且徐。

云中离黑山,惨淡初有无。

舍舟并松麓,下直浮屠居。

朅来东轩上,爽气已有馀。

飞来定何年,无乃与此俱。

奔流漱庭下,比竹梁寒渠。

山深绝凡境,物物清以臞。

萧森倚岩秀,夭矫悬崖枯。

幽禽发寒唳,响振高林疏。

我行亦良苦,却步计已迂。

解衣卧清昼,慰我千里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善权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开篇“放舟荆溪上,溪水清且徐”,诗人乘舟于清澈缓慢的溪水上,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云中离黑山,惨淡初有无”描绘了山与云的交融,山色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壮丽。

“舍舟并松麓,下直浮屠居”写出了诗人离开舟船,沿着松树的山麓前行,最终到达了佛寺。这里的“浮屠”指的是佛塔,暗示了寺庙的庄严与神圣。接着,“朅来东轩上,爽气已有馀”则表达了诗人登上寺庙东轩后,感受到的清新空气和宁静心境。

“飞来定何年,无乃与此俱”一句,诗人对寺庙的历史产生了遐想,思考其建造的时间是否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匹配,体现了对历史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感慨。

“奔流漱庭下,比竹梁寒渠”描绘了寺庙周围水流潺潺,竹子与寒渠相互映衬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与建筑的和谐之美。

“山深绝凡境,物物清以臞”强调了寺庙所在山深之处远离尘嚣,万物显得清雅而瘦削,突出了环境的静谧与纯净。

“萧森倚岩秀,夭矫悬崖枯”通过对比,描绘了岩石上的树木或茂盛或枯萎,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幽禽发寒唳,响振高林疏”则通过描写远处鸟儿的叫声,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生机。

最后,“我行亦良苦,却步计已迂”表达了诗人虽然旅途劳顿,但内心感到满足与愉悦,对之前的计划有所反思,可能意识到之前的安排并不完美。

“解衣卧清昼,慰我千里劬”则是诗人卸下疲惫,享受午后的宁静时光,以此慰藉长途跋涉的辛劳,体现了对生活简单美好时刻的珍惜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游历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与感悟,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善权洞

尝闻包山境,中有林屋天。

旁通号地脉,岳渎潜钩连。

兹山岂其类,澒洞皆中穿。

二岩岌山足,琤淙激奔泉。

牛羊走大石,吐受无穷年。

金堂下石液,雪积如烹煎。

从来米盐称,浪播俚俗传。

一洞启山腹,穹窿亦联绵。

谁题九斗字,大篆仍深镌。

中藏丈五石,屹若龙腾渊。

回头问主人,我辈定不凡。

云何逐官牒,常得我所耽。

向来共幽讨,九锁藏芝岩。

而我自林屋,翩然游皖灊。

洪崖傥可俯,不在南山南。

形式: 古风

白马洞

披榛不知疲,诘屈岩下路。

俄然见深窾,偊步入岩户。

一泓窈而澄,百步清以骛。

人言紫髯仙,白马从此度。

磷磷尽赤石,丹灶遗滓污。

收藏已儿啼,效速胜麻护。

因知世盲聋,荒怪杂疑误。

虚空如许大,长啸可平步。

胡为万山底,踯躅向烟雾。

形式: 古风

神鱼泓是日与诸公流杯水中如西丘故事

柳州固奇士,戏好亦幽绝。

远怀西丘饮,千古清兴发。

徜徉恨无所,盘俎对羁绁。

聊为五里行,邂逅一壶挈。

神鱼伏山根,渟湛初一穴。

侵侵决寒溜,沙石助清越。

披莎得盘石,离坐若天设。

实觞竞乘流,眩转亦飘瞥。

争持或三釂,遇坎时一蹶。

欢来朱碧乱,笑罢巾帽脱。

相望西丘游,讵易议优劣。

形式: 古风

九斗坛

万族同一垢,齐州集微尘。

高灵不来下,厌此浊恶薰。

从来筑坛处,往往清无邻。

腥膻远人迹,庶或来仙真。

兹坛峙幽绝,尚有古制存。

龟图布八隅,彷佛数兑坤。

黄冠道中寒,寓址今祇园。

游人蹑其上,未觉大象尊。

空令恨聃史,不使群聋奔。

盖公虽未见,岂乏栾与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