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别台咏怀(其一)

八极神游世界空,寒门熛阙往来中。

东云龙向西云露,南海牛从北海风。

馆问碧蹄平秀吉,城寻赤嵌郑成功。

纷纷蛮触都经眼,莫把英雄溷乃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续别台咏怀(其一)》由易顺鼎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对英雄主义的反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句“八极神游世界空”,以“八极”象征宇宙之广袤,“神游”则暗示了诗人的超脱与想象,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自由精神。接下来的“寒门熛阙往来中”,通过“寒门”与“熛阙”的对比,隐喻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与冲突,以及个体在复杂社会中的挣扎与适应。

“东云龙向西云露,南海牛从北海风”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动态变化来比喻历史的进程与人物的命运。东方的龙与西方的云露、南国的牛与北地的风,各自代表不同的地域与文化背景,它们的交汇与流动象征着历史的融合与变迁,同时也暗含了个人命运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渺小与无奈。

“馆问碧蹄平秀吉,城寻赤嵌郑成功”两句,分别提到了日本的丰臣秀吉和台湾的郑成功,前者是侵略者,后者是民族英雄。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深思,以及对英雄主义的复杂情感。碧蹄馆与赤嵌城作为地点的象征,不仅指向具体的历史事件,也寓意着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碰撞与交融。

最后,“纷纷蛮触都经眼,莫把英雄溷乃公”两句,总结了诗人的感慨。蛮触之争,原指古代的两个小国因微不足道的事物而发生战争,这里借以形容历史上的诸多纷争。诗人提醒人们,不应将英雄人物混同于普通之人,强调了对英雄形象的正确理解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事件复杂性的认识,以及对个人在历史洪流中角色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英雄主义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续别台咏怀(其二)

十二连山拥白银,水晶宫阙与为邻。

鳌腾轴底思掀地,龙入窗中欲攫人。

水立九天云四海,风乘万里日三神。

临渊翻洒垂堂泪,虮虱从何有此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续别台咏怀(其三)

走南走北意如狂,冲暑冲寒祗自伤。

春露秋霜悲故国,炎风朔雪感天王。

胭脂坐令输胡地,翡翠何曾赚越装。

总为死生难自了,人间天上两高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续别台咏怀(其四)

九江英布听随何,六郡任嚣教尉佗。

万里桥边一杯酒,三垂冈下百年歌。

深州未出牛元翼,浪泊难归马伏波。

回首鸦军斜日远,风云无计起沙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题林氅云郎中诗卷兼讽林时甫卿使

即论诗思已清新,肝胆轮囷更可珍。

蹈海鲁连原志士,输边卜式亦名臣。

两河忠义难忘宋,三户英雄好灭秦。

忍令梓乡成异域,回天终望主兼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