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三)

这个川藞直,自来好打鬨。

闹处便入头,恶静而喜动。

前年今日始归家,今日前年路不差。

一回饮水一回噎,一瓣栴檀一碗茶。

形式: 偈颂

翻译

这川藞直的性格,向来喜欢争斗。
在热闹的地方就活跃起来,厌恶寂静反而喜欢活动。
前年的今天我初次回家,今天的日期与前年相同并未改变。
每一次喝水都伴随着哽咽,每一片栴檀都泡成一杯茶。

注释

川藞直:形容人性格直率或好斗。
打鬨:争斗,争吵。
闹处:热闹的地方。
前年今日:前年的这一天。
路不差:日期相同,没有变化。
饮水:喝水。
噎:哽咽。
栴檀:一种香木,此处指代茶。
一碗茶:一杯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种生动的生活场景和禅修者的内心体验。"川藞直"象征着事物的自然本性,"好打鬨"则暗示了事物变化无常,热闹与寂静之间的转换。诗人通过个人经历,将时间的流转与回家之路联系起来,表达了人生的轮回和世事的反复。

"前年今日始归家,今日前年路不差"这两句,巧妙地运用时间对仗,既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生活的循环往复。"一回饮水一回噎,一瓣栴檀一碗茶"则是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描写,喝水时的顺畅与哽咽,品茶时的宁静与回味,都寓含了禅修者在平凡生活中体验禅意的点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活琐事为载体,传达出禅宗关于世间万物皆是缘起缘灭、动静相宜的哲理,体现了禅师对生活与修行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偈颂十四首(其十)

觉空空,觉空空。觉觉觉空,空空亦空。

欲识无穷好消息,都卢只在此轩中。

形式: 偈颂 押[东]韵

偈颂十四首(其十五)

莫恋净洁处,净处使人困。

莫恋快活卜,快活使人狂。

如水之任器,随方圆短长。

放下不放下,更请细思量。

三界与万法,匪归何有乡。

若只便恁么,此事大乖张。

为报许居士,家亲作祸殃。

豁开千圣眼,不须频祷禳。

形式: 偈颂

偈颂十四首(其十四)

只欠■地一下尔,若得■地一下了。儒即释,释即儒。

僧即俗,俗即僧。凡即圣,圣即凡。我即尔,尔即我。

天即地,地即天。波即水,水即波。

酥酪醍醐搅成一味,瓶盘钗钏镕成一金。

形式: 偈颂

偈颂十四首(其十三)

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

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诸求一乘入,目以为无作。

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

唯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

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

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

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

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

吾今彊言说,令汝舍邪见。

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