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四首(其十四)

只欠■地一下尔,若得■地一下了。儒即释,释即儒。

僧即俗,俗即僧。凡即圣,圣即凡。我即尔,尔即我。

天即地,地即天。波即水,水即波。

酥酪醍醐搅成一味,瓶盘钗钏镕成一金。

形式: 偈颂

翻译

只差一步就能融合,一旦融合就完成了。儒家与佛教相通,佛教又归于儒家。
僧人与常人无异,常人亦可成为僧人。凡人即是圣人,圣人其实也是凡人。
我就是你,你也就是我。天与地互为依存,水与波相互转换。
酥油、奶酪和最醇的酒混为一体,器皿、首饰都化作一片金黄。

注释

尔:你,这里指对方。
儒:儒家。
即:表示相等或相通。
释:佛教。
僧即俗:僧人与世俗生活并无本质区别。
凡即圣:凡人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
天即地:天地万物相互关联。
波即水:波浪是水的一种形态。
酥酪醍醐:酥油、奶酪和最醇的乳汁。
镕成一金:熔化成同一颜色或状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的偈颂作品,它体现了禅宗的无分别心和万物一体的哲学思想。诗人通过一系列的比喻,表达出世间万物相互依存、平等无二的观念。"只欠■地一下尔",可能是指修行者欠缺的最后一跃或顿悟,"若得■地一下了"则象征着解脱或领悟的瞬间。"儒即释,释即儒","僧即俗,俗即僧",强调儒佛两家、僧俗之间的界限并非绝对,皆可相互转化。"凡即圣,圣即凡","我即尔,尔即我",表达了众生平等,人人皆有佛性,没有高下之分。"天即地,地即天","波即水,水即波",进一步说明万物的相互依赖和互为表里。最后两句"酥酪醍醐搅成一味,瓶盘钗钏镕成一金",以饮食器物打比方,喻示所有对立的事物在真理面前都能融为一体,达到至高的和谐统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禅意,体现了禅宗追求超越世俗分别,达到心境空灵的修行境界。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偈颂十四首(其十三)

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

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诸求一乘入,目以为无作。

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

唯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

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

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

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

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

吾今彊言说,令汝舍邪见。

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形式: 偈颂

偈颂十四首(其九)

恶念既不生,善念常相续。

诸波罗密门,一切自具足。

形式: 偈颂 押[沃]韵

偈颂十四首(其六)

无诸比丘名近悦,为母王氏请普说。

妙喜便登曲录床,忉忉怛怛恣饶舌。

从来法本离言诠,不假思量与分别。

说甚地狱及天堂,四圣六凡俱泯绝。

纵有魔王欲作难,金刚宝剑当头截。

王氏养子要参禅,只这一念永不灭。

弹指顿明诸法门,释迦弥勒齐超越。

还如涂毒鼓当轩,一击闻之皆脑裂。

无边烦恼悉蠲除,夙业旧殃汤沃雪。

末后一句为重宣,凝然万里一条铁。

形式: 偈颂

偈颂十四首(其四)

女流中有大丈夫,示现其身化其类。

以戒定慧解脱法,摄彼贪欲瞋恚痴。

虽处于中作佛事,如风行空无所依。

过去未来及现在,尘沙诸佛及菩萨。

异口同音发是言,善哉奇特世希有。

心源清净无忧喜,不作无喜无忧想。

逢场作戏随世缘,而于世缘无所著。

六月火云烧碧空,雷声忽震三千界。

销除热恼获清凉,是彼丈夫诞时节。

我说此偈助光明,普施法界诸女人。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