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砺三首(其二)

生得贞心铁石坚,肯将识见与时迁。

泪如江水流成海,恨似山峰插入天。

慷慨歌声闻屋外,婆娑剑影落灯前。

篇篇字字皆盟誓,莫作空言只浪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生来意志坚定如铁石,绝不会随世俗眼光改变。
泪水如同江河汇聚成海,怨恨犹如山峰直插云天。
豪迈的歌声飘荡在屋外,舞动的剑影映照在灯前。
每字每句都是誓言,切勿空谈,只求真实传递。

注释

贞心:坚定的意志。
识见:见识和见解。
时迁:随着时间的变迁。
泪如江水:泪水像江河一样。
恨似山峰:怨恨像山峰一样。
插入天:直入云霄。
慷慨歌声:豪放的歌声。
婆娑剑影:舞动的剑影。
盟誓:誓言。
空言:空洞的话语。
浪传:随意传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郑思肖所作的《八砺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诗人以铁石般的贞心自比,强调其坚定的品格和不愿随波逐流的立场。"泪如江水流成海",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哀痛和无尽的悲愤,如同江河汇聚成汪洋大海。"恨似山峰插入天",则象征着诗人对现实的深深怨恨,直插云霄,难以平息。

"慷慨歌声闻屋外",通过歌声的激昂慷慨,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激荡与不屈,即使在屋外也能传达出强烈的感情。"婆娑剑影落灯前",描绘了诗人独自抚剑,剑光摇曳的场景,寓示着他对理想的坚守和对敌人的决绝。

最后两句"篇篇字字皆盟誓,莫作空言只浪传",诗人告诫他人,他的文字并非空洞的誓言,而是真诚的承诺,希望人们能认真对待,而非随意流传,不负初衷。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郑思肖作为南宋遗民的坚韧性格和对故国的忠诚之情。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八砺三首(其一)

黄道霾阴昼蚀光,野浮冤气白冥茫。

世无圣主天应哭,时有忠臣国不亡。

万刃攒身终莫变,一诚铭骨岂能忘。

休嫌重复叨叨说,未奏肤公正断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哀刘将军

万重围里脱兵氛,匹马勤王志不分。

既抱忠贞仇敌国,莫于成败议将军。

身前名照江南月,地下心衔塞北云。

为痛英雄并消没,托诗为史笔传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送友人归

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

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

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德祐二年岁旦二首(其一)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