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山通阇黎真骨归塔以诗送之

空门龙象道高升,坐使山川胜气增。

天道不言成四运,人间无处證三乘。

云深尚有游山客,烟冷空馀礼塔僧。

一苇莫嗟成万古,幻身来往本何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铚的作品,名为《姜山通阇黎真骨归塔以诗送之》。诗中表达了对佛法深刻理解和对修行者高洁品质的赞美。

"空门龙象道高升,坐使山川胜气增。"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高僧的修为和威仪,如同空中的仙门和龙象一般庄严而又超凡脱俗,其坐在寺中便能让周围的山川充满了胜妙的气息。

"天道不言成四运,人间无处証三乘。" 这两句表达了佛法的奥秘和深邃,不可为世人道也。四运指的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而三乘则是佛教中的声闻、緣覺和菩薩三种不同修行的路径。

"云深尚有游山客,烟冷空馀礼塔僧。" 这两句描写了一位高僧归塔时,虽身处云深之中,但仍有一位游子前来拜访,而那位高僧虽已去世,其遗骸(骨殖)留在塔中,却依然有烟气冷清的景象。

"一苇莫嗟成万古,幻身来往本何曾。"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佛法永恒的感悟。一苇可指代一时之物,而万古则是永恒不变的意思。幻身即是佛教中的人生如梦的观念,来往则是生死轮回,何曾意味着本质上并不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佛教理念的结合,展现了王铚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他对于佛法超脱尘世、永恒不变的理解。

收录诗词(208)

王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幽居

幽居寂无事,晨起伴僧禅。

晓澹岩前月,秋明水底天。

望乡书断雁,问路客回船。

阻绝平生友,清游有梦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春近

山色银屏晓,溪梅玉镜春。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漠贫游世,龙钟老迫身。

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洪驹父泛舟将过颍同张仲宗出饯席间留诗为别且邀用韵(其一)

已作分携计,尤伤送客归。

经行汝南郡,为问汉阴机。

晚菊饶秋色,丹枫带恨飞。

平生无别泪,相对倍沾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洪驹父泛舟将过颍同张仲宗出饯席间留诗为别且邀用韵(其二)

晚岸云低月,相随照梦归。

行藏叹人境,开阖在天机。

身与江山远,书寻鸿雁飞。

薄情怨青女,偏解透征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