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其一)

山耸方壶,潮通碧海,江东自昔名家。

玉真仙子,珰佩粲朝霞。

一种天香胜味,笑杨梅、不数枇杷。

难模写,牟尼妙质,光透紫丹砂。咨嗟。

如此辈,不知何为,留滞天涯。

料甘心远引,无意纷华。

一任姚黄魏紫,供吟赏、银烛笼纱。

南游士,日餐千颗,不愿九霞车。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麻]韵

翻译

山峰如方壶耸立,潮水直通碧海,江东自古以来就是名家之地。
玉真仙子,佩戴的饰品闪烁着早霞的光芒。
她的香气比杨梅还要甜美,连枇杷也比不上,难以描绘其绝美。
她的美丽如同牟尼佛的圣洁本质,光芒穿透紫色的丹砂,令人赞叹。
这样的人,不明白为何会流连在远方。
她似乎甘愿远离尘世繁华,无心于世俗的追求。
任凭姚黄魏紫的名花盛开,只愿在银烛下欣赏,无需华丽的车驾。
游历南方的士人,每日食用无数颗水果,却不愿乘坐能乘九色云霞的仙车。

注释

方壶:古代神话中的仙山,象征高大。
碧海:形容海水清澈如绿色的宝石。
名家:指有才华或声望的家族或个人。
玉真仙子:虚构的仙女形象。
珰佩:古代女子的耳饰。
牟尼妙质:比喻极美的品质。
九霞车:传说中神仙所乘的华美车辆。

鉴赏

诗中“山耸方壶,潮通碧海”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海景象,展现了诗人宏阔的视野。接下来的“江东自昔名家”表明诗人对于历史上的名门望族有所了解和尊崇。

“玉真仙子,珰佩粲朝霞”则是对仙境生活的一种向往,玉真仙子形象美好,而珰佩的光芒又与朝霞相辉映,显示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之境的追求。

“一种天香胜味,笑杨梅、不数枇杷”中的“一种天香”,可能指的是梅花的清香。诗人以此比喻某种高洁脱俗的情感或物质,不屑与世间凡果相比较,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雅致情怀。

“难模写,牟尼妙质,光透紫丹砂”中,“牟尼”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菩萨,或是某种道德高尚的人物。整句话强调了这种品格或境界的不易描绘和高贵。

“咨嗟。如此辈,不知何为,留滞天涯”表达了一种对于身处尘世而又无法自拔的无奈与困惑。诗人似乎在质疑自己的存在价值,以及为什么会被束缚在凡尘之中。

“料甘心远引,无意纷华”则是一种解脱的心态,诗人似乎已经看破红尘,对于那些繁华复杂的情感和事务不再有所追求。

最后,“一任姚黄魏紫,供吟赏、银烛笼纱。南游士,日餐千颗,不愿九霞车”中,诗人似乎在享受着一种超脱的生活状态,无视世俗的荣华富贵,只愿意做一个隐逸的南游士,过着简朴而充实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仙境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与处世态度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尘世与超脱之间矛盾的心理状态。

收录诗词(34)

王以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湘潭(今属湖南),是两宋之际的爱国词人。他曾为国奔波,靖康初年征天下兵,只身一人从鼎州借来援兵,解了太原围

  • 生卒年:约1090年--1146年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其三)陈觉叟雪中见过

五十七年,侵寻老矣,小庵初筑林坰。

故人相过,喜雪舞祥霙。

遍野跳珠溅玉,纵儿童、收满金瓶。

明年待,洗光银海,袖手看升平。先生。

齐物久,蚁丘罢战,蜗角休征。

趁尊前身健,有酒须倾。

随分村歌社舞,何须问、武宿文星。

忘怀矣,未能忘酒,相与醉忘形。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蓦山溪(其二)游南山

雕弓绣帽。戏马秦淮道。

风入马蹄轻,曾踏遍、淮堤芳草。

飞英点点,春事已阑珊,风雨横,别离多,断送英雄老。

功名终在,休惜芳尊倒。

谈笑下燕云,看千里、风驱电扫。

男儿此事,莫待鬓丝棼,汉都护,万年觞,玉殿春风早。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其一)如虞彦恭寄钱逊叔

平山堂上,侧盏歌南浦。

醉望五州山,渺千里、银涛东注。

钱郎英远,满腹贮精神,窥素壁,墨栖鸦,历历题诗处。

风裘雪帽,踏遍荆湘路。

回首古扬州,沁天外、残霞一缕。

德星光次,何日照长沙,渔夫曲,竹枝词,万古歌来暮。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虞美人.宿龟山夜登秋汉亭

归来峰下霜如水。明月三千里。幽人独立瞰长淮。

谁棹扁舟一叶、趁潮来。洞庭湖上银涛观。

忆我烟蓑伴。此身天地一浮萍。

去国十年华发、欲星星。

形式: 词牌: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