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堂为李几仲赋

读书当读孔孟书,我饱尚可推其馀。

莫求捷径拾青紫,口但澜翻腹空虚。

孔孟之功如药石,洗濯肝胃充肌肤。

如农去莠植嘉谷,如行九折遇坦途。

我怜赤子在远域,疾痛不闻其叫呼。

何当攘臂问民瘼,古之循吏谁为儒。

我观李侯少英特,闭门不曳侯王裾。

诗书已误半世事,一割未信鸡牛殊。

弹冠小县何所为,长养善类恶者诛。

作堂之名固有在,要使膏泽流海隅。

不愿力田频赐爵,不愿校雠归石渠。

使我三年饭脱粟,活此千人为亲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过所作的《爱人堂为李几仲赋》。诗中表达了对李几仲的赞赏和对其行为的认同,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首句“读书当读孔孟书”,强调了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认为通过阅读孔孟之书可以修身养性,提升个人品德。接着,“我饱尚可推其馀”表明了诗人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和成果,不吝啬于帮助他人。

“莫求捷径拾青紫,口但澜翻腹空虚”两句,告诫人们不要追求速成的功名,而应注重内在的充实和积累。接下来,“孔孟之功如药石,洗濯肝胃充肌肤”将孔孟之道比作良药,能滋养心灵,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如农去莠植嘉谷,如行九折遇坦途”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孔孟之道如同耕种去除杂草种植良谷,又如在曲折的道路上遇到平坦大道,寓意着遵循正道会带来光明和希望。

“我怜赤子在远域,疾痛不闻其叫呼”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百姓疾苦的同情,呼吁关注民生,解决人民的疾苦。

“何当攘臂问民瘼,古之循吏谁为儒”表达了诗人希望像古代的循吏一样,亲自深入民间,了解民众疾苦,为民谋福利的愿望。

“我观李侯少英特,闭门不曳侯王裾”赞扬了李几仲的独立人格和不随波逐流的品质,即使在高位也不受权贵牵制。

“诗书已误半世事,一割未信鸡牛殊”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过去因沉浸于诗书而忽视实际事务的反思,以及对李几仲能够正确处理政务的肯定。

“弹冠小县何所为,长养善类恶者诛”表达了诗人对李几仲在小县治理中的公正无私,既培养善良之人,又惩治邪恶之徒的赞赏。

“作堂之名固有在,要使膏泽流海隅”指出李几仲所建的“爱人堂”不仅是为了纪念自己,更是为了将爱与关怀传播到更广阔的地域。

最后,“不愿力田频赐爵,不愿校雠归石渠”表达了诗人对李几仲不追求官位和荣誉,而是致力于改善民生的高尚情操的钦佩。

“使我三年饭脱粟,活此千人为亲娱”则是诗人设想如果自己能够像李几仲那样,三年内让一千人得到粮食救济,就能让亲人感到快乐,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改善民生的深切愿望。

整首诗通过赞美李几仲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关注民生、公正无私等价值观的推崇,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收录诗词(298)

苏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地炉歌寄伯仲

野人劝我凿地炉,才能容膝便有馀。

土床屈曲方六尺,墐涂何必髹丹朱。

广文无毡与客设,蒲团但学僧跏趺。

破铛折脚自然煮,中有至乐人所无。

我游东南古佛刹,潭潭大屋干浮屠。

环床接席如坐井,白灰盖火深模糊。

贵人尽卧红氍毹,春风习习生四隅。

牵衣留客长夜饮,一石屡醉狂淳于。

我家环堵真癯儒,鴳鹏无羡安枋榆。

劳生养此梦幻躯,谁能华睆慕大夫。

时从村叟交蹠语,炔焰爬搔味醍醐。

床头一榼自取饮,醉后耳熟时歌呼。

坐想颍川十日雨,尺薪如桂求里闾。

此时无人知我乐,惜哉不与二仲俱。

我兄何时结茅庐,小窗请试新规模。

形式: 古风

寄题折嗣益袭庆阁

帝有虎臣司北门,虚弦坐落天骄魂。

百年不敢南牧马,草木尚有威名存。

平生忠义身许国,不以金玉遗子孙。

承平弓剑空在韣,惟有简编遗后昆。

不知所活几千人,一门何止十朱轮。

满床簪笏不足道,万石家风今复闻。

明窗小阁卧晏温,不读孙吴看典坟。

坐销杀气边风春,记取大冯小冯君。

形式: 古风

蜀人宋衍蚤孤母去力学取科第遂获见母盖自蜀至许六千馀里声迹不至逾二十年感叹兹事以送其归

绿槐染衣芦作鞭,朝骑骏马下九天。

人为君荣君未喜,我家剑南亲万里。

四岁儿啼母不知,肺肝欲裂悲语谁。

不如读书期有立,可以藉手荣吾慈。

白云怅望天一方,颍水之北嵩之阳。

君王一日亲试策,阿兰不愿尚书郎。

里门下马人争看,对泣相持行路叹。

版舆归侍锦江头,戏彩重偿龀与丱。

形式: 古风

范季远作止斋求诗以此寄之

急流勇退真难事,要取荣枯君自味。

世间轩冕如嚼蜡,自觉山川天下贵。

君如八骏方服辀,帝闲正欲求千里。

刷燕秣越非所愿,放浪烟霞蹑云水。

萧然筑室在人境,身与此心俱欲止。

倦飞偶学陶彭泽,示疾还同老居士。

政忧功名来未免,吾驾不回谁与柅。

古来索价累高人,少室终南应所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