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其十)

感物而动物靡遂。大羹不和有遗味。

非极口腹而行气。节之民心杀攸贵。

宁为礼本饔与饩。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出自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沈约所作的《梁三朝雅乐歌》系列之一。沈约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理论家,对诗歌的音韵、格律有着深入的研究。

“感物而动物靡遂”,诗人以自然界的万物为例,说明了事物的发展变化是自然而然的,不可强求。这句诗体现了道家思想中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

“大羹不和有遗味”,“大羹”指的是未加调味的原始食物,这里比喻未经人工修饰的自然之美或原始状态的美好。即使没有添加调料,原始的食物仍然保留着独特的风味,象征着自然的纯粹与美好。

“非极口腹而行气”,意思是追求美食不应成为生活的全部,而应该注重精神层面的修养和内在气质的培养。强调了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平衡。

“节之民心杀攸贵”,“节”在这里指节制、适度,意味着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要懂得节制,避免过度放纵,这样才是珍贵的。这反映了儒家倡导的中庸之道,即在各种行为和欲望之间寻求平衡。

“宁为礼本饔与饩”,“礼”指的是礼仪、礼节,“饔”和“饩”都是古代祭祀时供奉的食物。这句话表达了宁愿遵循礼仪规范,以恭敬之心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务,包括饮食在内的日常活动,体现了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探讨了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和谐。沈约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性深刻的洞察,使这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273)

沈约(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 字:休文
  • 籍贯: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
  • 生卒年:441~513年

相关古诗词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其十一)

始诸饮食物之初。设卦观象受以需。

烝民乃粒有牲刍。自卫反鲁删诗书。

弋不射宿杀已祛。

形式: 乐府曲辞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其十二)

在昔哲王观民志。庶羞百品因时备。

为善不同同归治。蔬膳菲食化始至。

率物以躬行尊位。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寘]韵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其十三)

雅有洄酌风采苹。蕴藻之菜非八珍。

涧溪沼沚贵先民。明信之德感人神。

譬诸礿祭在西邻。

形式: 乐府曲辞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其十四)

行苇之微犹勿践。宁惟血气无身剪。

圣人之心微而显。千里之应出言善。

况遂豚鱼革前典。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铣]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