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上不知天,洞里休寻洞。
洞府天宫在眼前,春日都浮动。
我自觉来看,他在迷时梦。
觉则人人总是仙,步步乘鸾凤。
这首诗名为《卜算子·春晴寓兴》,出自宋代诗人汪莘之手。诗中流露出一股超然物外、自在飞扬的情怀。
"天上不知天,洞里休寻洞"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诗人并不追求对宇宙深邃奥秘的探索,也不去深究山洞之内的玄机,而是要领悟到这些都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必过度追根究底。
"洞府天宫在眼前,春日都浮动"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似乎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那里的宫殿与自然和谐共存,春光照耀着一切,使得景色变幻莫测。
"我自觉来看,他在迷时梦" 这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对比,诗人自身已经觉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而其他人却还沉浸在无知的梦境之中。这种觉悟带给诗人一种超脱感和悲悯心。
最后,"觉则人人总是仙,步步乘鸾凤" 两句展现了一种美好的愿景:一旦所有人都能达到这种觉悟,那么每个人都是仙境中的人,每一步都如同乘坐神鸟一般自由自在。这里的“鸾凤”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象征着高贵和自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人生觉悟与迷梦状态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不详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春来春色佳,秋至秋光好。
无计奈春归,又看秋光老。
去年飞雪时,病与梅花道。
来岁雪飞时,为把金樽倒。
月落画桥西,花影柳阴相亚。
把住常娥问道,是谁家亭榭。
天边处士少微星,正在杏花下。
斜卓参旗一片,作草堂春夜。
阆苑梦回时,窗外数声啼鸟。
觉我床前天气,便清明多少。
诗人门户约花开,宿蝶误飞了。
一段山青水绿,作洞庭春晓。
风雨打黄昏,啼杀满山杜宇。
到得人间春去,问英雄何处。
桃红李白竞春光,谁共残妆语。
最是梨花一树,照谁家庭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