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拾赞

放下苕帚,对坐岩穴。眼看不亭,口说不歇。

想得峨眉五台,无此一天明月。

形式:

翻译

放下打扫用的苕帚,我们在岩洞相对而坐。
眼睛望着远方,口中不停地交谈。

注释

苕帚:一种用来扫地的工具,通常用竹子或稻草制成。
岩穴:天然形成的岩石洞穴,可能指隐居之处。
眼看不亭:目光所及之处没有亭台楼阁,形容视野开阔。
口说不歇:说话不停歇,形容交谈热烈或思绪纷飞。
峨眉:四川的一座名山,以秀美著称。
五台:山西的一座佛教圣地,有五座山峰环抱而成。
一天明月:明亮的满月,象征团圆和清寂的意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物在静谧的山岩洞穴中放下日常劳动工具——苕帚,与朋友相对而坐的情景。他抬头望向天空,眼中所见的明亮月光让他感到惊叹,认为即使是著名的峨眉山和五台山,也没有这样的明月清晰可见。诗人通过描绘这一画面,表达了对眼前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内心的宁静感受,同时也流露出对远方名山胜景的向往之情。整首诗简洁而富有意境,展现了宋代禅宗僧人释智朋对于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收录诗词(229)

释智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 籍贯:四明(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朝阳穿破衲二首(其二)

骨相寒,毳寒衲。不朝阳,难提掇。

正与么时,大地火发。

形式: 古风

朝阳穿破衲二首(其一)

褴襂衣,能多少。破不尽,补不了。

新罗夜半日轮红,线路何曾穿得透。

形式: 古风

渡芦达磨赞二首(其一)

江水无极,茎芦可折。离了梁朝,未到魏阙。

此恨波心向谁说。

形式: 古风

踏莲叶观音赞

刹海无数,分身遍普。莲华叶上,如日卓午。

应作如是观,圆通二十五。

形式: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