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境入东南处处清,不因辞客不传名。
屈平岂要江山助,却是江山遇屈平。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和心态。"境入东南处处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纯净,这种境界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为外界所动摇。"不因辞客不传名"则显示出诗人对名利的超脱,他不因为离世间而愤懑,也不追求流芳百世的虚名。
接下来的两句"屈平岂要江山助,却是江山遇屈平"深化了前面的意境。这里借用古代文学家屈原与平原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环境和外界条件的不依赖。"屈平"指的是屈原和平原,他们都是历史上的才子,但他们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并不是因为得到了江山的助力,而是因为他们内在的才华和个性遇到了一定的时机与环境,才使其文学才能得以展现。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强调了内心世界的独立性和价值,不是外界能够左右的。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路历程。
不详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景云持律冠当年,遗迹虽沈古寺存。
释子若能精进去,便应题作景云轩。
长见江淹杂体诗,碧云非是惠休词。
试言日暮佳人怨,何事高僧却得知。
甲帐居神本妄言,露盘犹在国东迁。
欲知千载金人泪,为耻君王不得仙。
一死相从患难时,何人能与古人齐。
郦生泉下还知否,卖友而今价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