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通判太博鸡冠花十韵

神农记百卉,五色异甘酸。

乃有秋花实,全如鸡帻丹。

笼烟何耸耸,泫露更团团。

取譬可无意,得名殊足观。

逼真归造化,任巧即彫剜。

赤玉书留魏,丹砂句诵韩。

诚能因物比,谁谓一时难。

有客驱辞颖,临风运笔端。

尝嗟古吟缺,每惜此芳残。

揣情苦精妙,继音惭未安。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翻译

神农记载了各种花草,它们的味道五彩斑斓,酸甜各异。
其中有秋天开花结果的植物,果实红艳如同鸡冠帽。
烟雾缭绕中,它们显得高耸,露珠晶莹,更加圆润。
这些比喻并无刻意,但名称本身就值得欣赏。
它们栩栩如生,仿佛出自大自然之手,即使人工雕琢也难以超越。
赤玉般的文字在魏国流传,丹砂书写的句子被韩人传颂。
如果能借物抒怀,又怎会觉得一时难以表达。
有位客人在颖地挥毫泼墨,面对清风,写下诗篇。
他常常感叹古代诗歌的缺失,惋惜这美好时光的流逝。
他用心揣摩情感,力求精妙,续写诗句时却感到不安。

注释

神农:传说中的农业始祖。
百卉:各种花草。
异甘酸:味道多样。
秋花实:秋季开花结果的植物。
鸡帻丹:像鸡冠帽一样的红色。
笼烟:烟雾笼罩。
泫露:露水。
取譬:比喻。
造化:大自然。
赤玉书:赤色的玉质文字。
魏:魏国。
韩:韩国。
因物比:借物抒怀。
辞颖:在颖地辞藻。
临风:面对清风。
尝嗟:常常感叹。
古吟缺:古代诗歌的缺失。
揣情:揣摩情感。
继音:续写诗句。
惭未安:感到不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通判太博鸡冠花十韵》,通过对鸡冠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和对传统艺术的敬意。首联“神农记百卉,五色异甘酸”引用神农氏尝百草的典故,说明鸡冠花色彩丰富,如同百草中的珍品。接着,“乃有秋花实,全如鸡帻丹”描绘了鸡冠花鲜艳如丹的秋季花朵,形象生动。

“笼烟何耸耸,泫露更团团”运用拟人手法,形容鸡冠花在烟雾中挺立和露珠晶莹的样子,富有动态美。诗人感叹其形神兼备,无论是自然形态还是人工雕琢,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逼真归造化,任巧即彫剜”进一步强调鸡冠花的天然之美与人工技艺的融合。

后半部分,诗人提及鸡冠花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如“赤玉书留魏,丹砂句诵韩”,意指其被诗人和文人墨客所赞美。诗人感慨如果能以鸡冠花为灵感,创作出佳作并非难事。然而,他自谦未能完全捕捉其精髓,表达情感时感到困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鸡冠花的喜爱和对其艺术价值的肯定,同时也流露出对古诗文传统的尊重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和谢希深会圣宫

三后威灵远,层峦栋宇兴。

衣冠汉原庙,歌舞魏西陵。

日月融光盛,山河王气增。

丛楹琢文石,连网络朱绳。

碧瓦寒铺玉,重栏莹镂冰。

粹仪神雾拥,法衮绣龙升。

星斗罗容卫,轩墀侍股肱。

宸踪耀璇榜,瑞羽集觚棱。

閟殿深珠箔,雕垣界绮縢。

笙从缑岭咽,云傍帝乡凝。

龟组恭来诣,貂珰肃奉承。

欲知归厚意,孝德自烝烝。

形式: 排律 押[蒸]韵

和道损喜雪

密雪已迎腊,随风来拂巾。

偏知寒夜屋,不管醉归人。

暗积空庭合,偷装众树新。

沃田将望岁,压疠且忘贫。

薄厚曾无意,飘扬似有因。

既能先覆物,乃见未饶春。

作阵从天落,何功得地均。

暂欣供一赏,惜逐马蹄尘。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季父知并州

捧诏出明光,飞轩陟太行。

玉墀分近侍,虎绶给新章。

笳吹喧行陌,旌旗卷夜霜。

雁归汾水绿,城压代云黄。

土屋春风峭,毡裘牧骑狂。

关山宁久驻,剩宴柳溪傍。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金明池游

三月天池上,都人袨服多。

水明摇碧玉,岸响集灵鼍。

画舸龙延尾,长桥霓饮波。

苑光花粲粲,女齿笑瑳瑳。

行袂相朋接,游肩与贱摩。

津楼金间采,幄殿锦文窠。

挈榼车傍缀,归郎马上歌。

川鱼应望幸,几日翠华过。

形式: 排律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