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韦骧所作的《寄邓舍人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邓舍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身学问和品德的坚守。
首句“白发书生意气完”,描绘了诗人虽已年老,但依然保持着读书人的意气风发,体现了他对学问的热爱与执着。接着,“确然行学效民官”一句,表明诗人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更以实际行动效仿为民众服务的官员,展现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九天宫阙心长在,万里江河分亦安”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九天宫阙”比喻为理想追求的最高境界,而“万里江河”则代表广阔的世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处平凡,心仍向往高远,同时也能在纷扰的世间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屡愧姓名尘荐牍,岂论明类必弹冠”则展示了诗人谦逊的态度和对名利的淡泊。他深知自己的名字可能被写入推荐信中,却并不以此为荣,更不会因他人之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准则。
最后,“感公知遇如何报,唯有霜筠敌岁寒”表达了诗人对邓舍人的感激之情以及决心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回报知遇之恩。霜筠(竹子)在寒冷的季节依然挺立,象征着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与勇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学问、道德、社会责任以及个人品格的深刻思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