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长安诸寺联句.崇义坊招福院.赠诸上人联句

翻了西天偈,烧馀梵宇香。

撚眉愁俗客,支颊背残阳。

洲号惟思沃,山名祗记匡。

辨中摧世智,定里破魔强。

许睿禅心彻,汤休诗思长。

朗吟疏磬断,久语贯珠妨。

乘兴书芭叶,闲来入豆房。

漫题存古壁,怪画匝长廊。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翻阅了西天的佛经,梵文寺庙的香烟缭绕。
眉头紧锁,为世俗的访客而忧虑,脸颊倚靠在夕阳下。
心中只想着洗涤尘世,山的名字只记得匡庐。
智慧在辨析中被挫败,定力在对抗魔障时更显强大。
许睿的禅心透彻,汤休的诗意悠长。
高声诵读,稀疏的木鱼声断断续续,长时间的交谈妨碍了串珠般的思绪。
兴致勃勃地在芭蕉叶上书写,闲暇时步入豆棚。
随意在古老的墙壁上题诗,奇特的壁画环绕长廊。

注释

西天:佛教圣地,这里指佛教经典。
梵宇:佛教寺庙。
俗客:世俗之人。
匡:指庐山,这里代指隐居之地。
辨中:智慧的辨识。
魔强:强大的魔障或困难。
汤休:可能指诗人汤显祖。
疏磬:稀疏的木鱼声。
豆房:豆棚,古代农舍常见。
漫题:随意题写。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佛法的崇敬之情,以及他对于尘世烦恼的超脱态度。

"翻了西天偈,烧馀梵宇香"表达了诗人对佛经的研读和对佛教仪式的参与,这里的“西天”指的是印度,佛教的发源地,而“梵宇”则是寺院的雅称。通过这些行为,诗人在寻求心灵上的净化。

"撚眉愁俗客,支颊背残阳"描绘了诗人面对红尘的忧虑和不满。他以一个旅人的身份,背离着夕阳,这是他对于世俗生活的一种拒绝和逃避。

接下来的几句,“洲号惟思沃,山名祗记匡。辨中摧世智,定里破魔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洲”和“山”都是佛教中的修行之地,而“辨中摧世智”则是指通过禅定来摒弃世间的智慧,以达到心灵的解脱。

"许睿禅心彻,汤休诗思长。朗吟疏磬断,久语贯珠妨。乘兴书芭叶,闲来入豆房。漫题存古壁,怪画匝长廊。"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于禅修的热爱,以及对诗歌和艺术的深厚情感。他在佛寺中寻找灵感,与僧侣交流,留下自己的诗句,这些都是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尊崇和个人精神追求的写照。通过游历长安诸寺,他在物质与心灵之间寻找了一种平衡,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收录诗词(75)

段成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卒于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其父段文昌,曾任宰相,封邹平郡公,工诗,有文名。在诗坛上,他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信佛读经,饮酒赋诗唱和,以解其忧,诗中多流露出超脱世俗的消极情绪

  • 字:柯古
  • 籍贯:晚唐邹平
  • 生卒年:803-863

相关古诗词

游长安诸寺联句.道政坊宝应寺.小小写真联句

如生小小真,犹自未栖尘。

褕袂将离座,斜柯欲近人。

昔时知出众,情宠占横陈。

不遣游张巷,岂教窥宋邻。

庾楼吹笛裂,弘阁赏歌新。

蝉怯纤腰步,蛾惊半额嚬。

图形谁有术,买笑讵辞贫。

复陇迷村径,重泉隔汉津。

同心知作羽,比目定为鳞。

残月巫山夕,馀霞洛浦晨。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和张希复咏宣律和尚袈裟

南山披时寒夜中,一角不动毗岚风。

何人见此生惭愧,断续犹应护得龙。

形式: 古风

河出荣光

符命自陶唐,吾君应会昌。

千年清德水,九折满荣光。

极岸浮佳气,微波照夕阳。

澄辉明贝阙,散彩入龙堂。

近带关云紫,遥连日道黄。

冯夷矜海若,汉武贵宣房。

渐没孤槎影,仍呈一苇航。

抚躬悲未济,作颂喜时康。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送穆郎中赴阙

应念愁中恨索居,鹂歌声里且踟蹰。

若逢金马门前客,为说虞卿久著书。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