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

龙门宾客会龙宫,东去旌旗驻上东。

二八笙歌云幕下,三千世界雪花中。

离堂未暗排红烛,别曲含凄飏晚风。

才子从今一分散,便将诗咏向吴侬。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龙门宾客聚集在龙宫,向东行进的队伍在上东停下。
年轻的歌女们在云幕后奏乐,三千繁华世界仿佛在雪花中舞动。
宴会还未结束,红色的蜡烛已提前点燃,离别的歌曲带着凄凉在晚风中飘荡。
才华出众的人从此分散,各自吟咏诗歌,向着江南的吴地传唱。

注释

龙门:指龙门仙境或显赫之地。
龙宫:神话中的宫殿,此处可能象征豪华场所。
旌旗:旗帜,代指军队或仪仗队。
上东:方位词,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点。
二八:指十六岁的女子,古代常用数字表示年龄。
笙歌:笙和歌声,形容音乐演奏。
云幕:如云的帷幕,形容舞台或宴会的华丽背景。
雪花:比喻繁多或轻盈的事物。
离堂:宴会厅或告别之处。
红烛:红色的蜡烛,象征喜庆或离别。
别曲:离别时的歌曲。
晚风:傍晚的风,常带离愁别绪。
才子:有才华的人。
一分散:各自离去。
吴侬:指江南地区的吴地人,这里可能指诗歌流传的方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龙宫举行的宴会,宾客们齐聚一堂,氛围热烈而豪华。"旌旗驻上东"表明宴会地点的辉煌与尊贵,而"二八笙歌云幕下"则通过音乐和帷幕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三千世界雪花中"更是以壮观的雪景烘托了宴会的非凡。

然而诗人很快转向离别之情,"离堂未暗排红烛"和"别曲含凄飏晚风"表达了即将到来的分别和依依不舍的情怀。最后两句"才子从今一分散,便将诗咏向吴侬"则是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自己将这场宴会的诗篇传颂下去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盛况的描绘和离别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詶太原狄尚书见寄

家声烜赫冠前贤,时无穹崇镇北边。

身上官衔如座主,幕中谭笑取同年。

幽并侠少趋鞭弭,燕赵佳人奉管弦。

仍把天兵书号笔,远题长句寄山川。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詶牛相公独饮偶醉寓言见示

宫漏夜丁丁,千门闭霜月。

华堂列红烛,丝管静中发。

歌眉低有思,舞体轻无骨。

主人启酡颜,酣畅浃肌发。

犹思城外客,阡陌不可越。

春意日夕深,此欢无断绝。

形式: 古风

詶乐天七月一日夜即事见寄

夜树风韵清,天河云彩轻。

故苑多露草,隔城闻鹤鸣。

摇落从此始,别离含远情。

闻君当是夕,倚瑟吟商声。

外物岂不足,中怀向谁倾。

秋来念归去,同听嵩阳笙。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詶乐天闻新蝉见赠

碧树鸣蝉后,烟云改容光。

瑟然引秋气,芳草日夜黄。

夹道喧古槐,临池思垂杨。

离人下忆泪,志士激刚肠。

昔闻阻山川,今听同匡床。

人情便所遇,音韵岂殊常。

因之比笙竽,送我游醉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