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赵氏题三桂堂

千佛联名未足多,书生荣遇已如何。

钟英况出神明胄,接武仍登甲乙科。

郗氏一枝犹可贵,燕山五桂未能过。

矧君四世推良吏,信史垂芳永不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千佛共同提名赞誉并不算多,书生能得到这样的荣誉已经怎样呢。
更何况你出身于神明之后裔,紧接着又在甲乙科考试中名列前茅。
郗家一支门第仍然珍贵,但燕山五桂的荣耀也难以超越。
更何况你家族四代都是优秀的官吏,真实的历史记载会永远流传,永不磨灭。

注释

千佛:众多佛像。
书生:读书人。
荣遇:荣耀的际遇。
况:何况。
胄:贵族后裔。
接武:继承前人的成就。
甲乙科: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等级。
郗氏:姓郗的家族。
燕山五桂:比喻显赫的家族。
矧:况且。
四世:四代。
良吏:优秀的官员。
信史:确凿可信的历史。
垂芳:流传美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戡为赵氏家族题写的,赞扬了他们家族的荣耀和显赫。首句“千佛联名未足多”暗示赵家的名声之大,连千佛也无法完全形容其显赫。接着,“书生荣遇已如何”表达了对赵氏子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惊叹,尤其是连续在甲乙科中名列前茅。

“钟英况出神明胄”进一步赞美赵氏家族的优秀基因,如同神明后代般出类拔萃。“接武仍登甲乙科”强调了家族成员在学术上的连续成功。诗人提到“郗氏一枝犹可贵”,将赵氏比作东晋郗鉴家族,意指其家族地位尊贵。

“燕山五桂未能过”借燕山五桂的典故,表示赵氏家族的荣耀甚至超过了历史上著名的五桂联芳。最后,“矧君四世推良吏”点出赵氏家族四代人皆有清廉能干的官吏,他们的事迹将被载入信史,流传后世,永不磨灭。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典故,高度赞扬了赵氏家族的显赫地位、学术成就以及良好的家风,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士族文化的敬仰和赞赏。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书怀

消息观天道,炎凉阅世情。

禅心了生死,病骨识阴晴。

杜宇伤心切,梅花照眼清。

焚香读周易,顿觉此身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书怀

扁舟东下自夷犹,胸次浑无一物留。

世味横陈如嚼蜡,人生变灭似浮沤。

休休且毕山林愿,去去空怀畎亩忧。

自念秋毫皆帝力,衔环结草若为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介卿送方竹杖以诗谢之

何必穷搜到大宛,仰山龙种出天然。

直方自得坤爻动,坚瘦宜居灵寿先。

剩喜登山扶病足,不妨倚壁伴清眠。

故人若问今无恙,不似山僧故削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水栀

谁移花本瓦盆中,怪底幽香度晓风。

白石清泉助潇洒,疏枝瘦叶缀玲珑。

晴窗坐对情无那,午枕清眠梦亦通。

小品纷敷生意足,信知人力夺天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